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7-21 08:25:48
7月18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兩級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訴源治理機制,創建“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訴源治理”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1332”晉中模式,助力平安晉中、法治晉中邁入更高水平。
“1332”模式是指:“1”是堅持黨的領導;第一個“3”是服務市域治理、服務審判工作、服務訴訟群眾三項服務;第二個“3”指設立法官工作室、整合社會力量、夯實調解平臺三大舉措,實現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多元解決、線上處理;“2”即聚焦兩個目標,強化源頭治理減少訴訟增量,推進訴調對接助力定紛止爭。
圍繞“1332”多元解紛模式,我市兩級法院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建立多方暢通聯絡機制。在市委政法委的組織下,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訴源治理、多元解紛為重點,主動拓展對接其他單位部門,制定《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指引》《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項目指導實施方案》等13項工作機制,在全市形成內外聯動、上下協同、有序銜接的多元解紛新格局,實現全市多元解紛“一盤棋”、工作考核“一把尺”,為法院多元解紛工作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內外銜接夯實了制度基石。同時,針對特定類型糾紛化解特點,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后與人民銀行、工商聯、市場監管局等十個機關單位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協調聯絡溝通機制,凝聚合力推進訴調對接工作落地見效。
延伸司法服務,讓矛盾糾紛在家門口解決。全市緊盯矛盾糾紛前端化解,設立88個法官工作站,讓法官走進田間、深入村舍化解糾紛。法官工作站還把法治宣傳融入審判日常,常態化開展“六進”服務,以案普法,努力讓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截至目前,法官工作站共化解矛盾糾紛449件,指導化解各類糾紛397件。
此外,轄區11個縣(區、市)還設立了各具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祁縣人民法院創建的“昭馀格事”小程序,精準定位當事人所屬網格,第一時間向網格員推送信息。左權縣人民法院將矛調中心建在大山深處的芹泉法庭,邀請人大代表、司法員、網格員等入駐。
為更便捷高效在訴前化解糾紛,我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作用,實現調解效能最大釋放,榆次區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直接駐院調解,“籍潤萍調解工作室”“賈敏調解工作室”成為當地信賴的調解品牌,在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人民調解員的調解成功率和履行率得到很大提升。
信息化賦能訴訟服務,網上立案、跨越立案、遠程庭審等全方位、全流程線上服務助力糾紛化解跑出“加速度”。我市兩級法院開展“互聯網+楓橋經驗”實踐探索,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整合全市人民法院300余名調解員、100余個調解組織,在訴前實現一鍵分案、線上閱卷、在線調解。截至今年6月,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線上調解案件11234件。目前,全市人民法院積極推進最高院“總對總”平臺和山西多元解紛平臺應用,實現平臺互聯互通、資源聯動聯調,利用平臺累計向相關單位組織推送案件3095件。
在我市,“道交一體化平臺”建設成為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糾紛更高效化解的典范。2018年開始,在市委政法委組織協調下,我市持續深化道交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改革,實現道交案件訴前調解高效化、庭審程序簡便化、證據審查規范化、裁判文書格式化。道交糾紛案件在訴訟案件占比高這一問題得到根本改變,一大批責任認定清晰、爭議標的較小的道交糾紛解決在訴前。2022年,全市人民法院依托“道交一體化平臺”受理案件9212件,調解成功3519件。今年2月,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審判白皮書(2018—2022)》,為道交糾紛高效化解、案件依法裁判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圍繞“1332”多元解紛模式,我市兩級法院“一盤棋”布局,全鏈條解紛,在訴源治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2022年,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質效考核指標名列全省第一,轄區指標名列全省第二;全市人民法院在全省人民法院平安建設多元化解工作考核中榮獲第三名;全市人民法院3個集體和12名個人分別被評為全省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記者 李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