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6-24 23:03:46
去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時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脫貧群眾生活改善。
在“防”字上下功夫。壓緊壓實各級各方責任,發揮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預警響應作用,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重點對象,科學合理確定年度監測范圍,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用好個人自主申報、干部走訪排查、部門篩查預警、信訪輿情研判等多種方式,切實做到快速發現、積極響應、及時納入,確保不遺一戶、不漏一人。對新納入的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策、精準施策、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嚴格把握退出標準,規范退出程序,以基本消除風險后再鞏固半年以上為要求,堅決防止風險消除簡單化??椑慰椕茇熑尉W、監測網、預警網、認定網、幫扶網、消除網“六張網”,堅決守牢防返貧底線,相關經驗做法受到國家鄉村振興局肯定并全國轉發。完成對68.1萬戶173.3萬名農戶的全覆蓋排查,對三類監測對象進行了重點排查和針對性幫扶,共消除風險5943戶、12026人,落實幫扶措施2.3萬余條,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在“補”字上出實招。不斷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進一步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做好脫貧群眾參保動員工作,有效防范因病返貧致貧風險。建立農村脫貧群眾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多種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鞏固維護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據悉,去年我市共完成70所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改造任務,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兒童實現動態清零。全市農村建檔立卡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參保率達100%,農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難群體住院合規綜合報銷比例平均達80%。完成164戶農村危房改造及99戶農房抗震改造任務。實施農村飲水維修養護工程309處,覆蓋64.78萬人,全市脫貧基礎更穩,脫貧成色更足。
在“幫”字上做文章。積極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持續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去年,在產業幫扶上,全市新培育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16個、家庭農場47個,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新增24個、19個;村級光伏幫扶電站實現收益1.12億元,惠及農戶4.5萬余戶;投放小額信貸6.18億元,支持脫貧群眾發展生產。在就業幫扶上,全市脫貧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9.82萬人,其中省外勞務輸出1.41萬人,實現了逐年穩步增長。在兜底保障上,全市農村低保標準兩次提標,從5335元每人每年提高到6200元每人每年,保障范圍更廣,保障力度更大。
在“增”字上見實效。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的重要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脫貧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推動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充分挖掘經營增收和務工增收潛力,多措并舉促進脫貧群眾穩崗就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注重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加大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村各類資源要素能激活的盡量激活,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制定出臺《促進脫貧人口增收二十條措施》,健全完善脫貧群眾增收長效機制,發揮產業、就業、金融、以工代賑、幫扶車間等政策舉措的綜合效應,創新“以獎代補”、發展庭院經濟等方法形式,大力提升低保等兜底保障水平,確保脫貧群眾增收的長期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據統計,去年全市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2157元,比上年度增長16.8%,增速居全省第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 楊星宇
通訊員 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