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3-10 10:35:32
晉中市委政法委中心組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法治”被置于顯要位置,不僅通篇貫穿法治思維、體現法治精神,并且作為獨立章節撰寫,使得法治建設的邏輯更清晰、重點更突出。報告提出的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重要論斷,就是對法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凝練。全市政法機關作為法治晉中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在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下大力度厲行法治、守護法治、建設法治,努力讓法治成為晉中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和“堅實后盾”。重點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以站穩人民立場為根本,全力營造平安和諧的“硬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法治建設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就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斷把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向往變為現實。面對政法工作新征程,全市政法機關將把“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的為民情懷扎根心底,以解決法治領域群眾最急、最盼、最憂的問題為主線,恪守為民之責,力行為民之舉。要以群眾利益為導向,緊盯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突出違法犯罪,堅持專業打、精準防相結合,力爭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發案,最大限度鏟除犯罪滋生土壤。要以群眾訴求為信號,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作用,組織由法、檢、公、司、信訪“五長”牽頭的巡訪組,立足于理清脈絡、倒逼責任、案結事了,用法治手段加速化解城鄉建設、勞動社保、自然資源等領域疑難復雜的信訪積案,進一步壓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化解責任,扎扎實實解民憂、辦實事。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服務需求,積極打造2.0+版“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注重發揮檢察大數據平臺作用,優化公安“一門通辦”“一網通辦”,大力實施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和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持續開展政法星級窗口創建活動,切實把政法公共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二、以堅守公平正義為核心,著力提升服務發展的“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又特別強調,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梢哉f,維護公平正義是人民對我們最大的期盼,是立法、執法、司法的生命線,更是政法機關忠誠履職的底線要求。面對政法工作新征程,全市政法機關將以捍衛公平正義、促進良性發展為核心,努力營造公開公正的法治環境。要緊扣法治晉中建設“總體布局”,充分發揮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統籌作用,重點圍繞落實黨政第一責任和法治政府建設主體工程,貫徹好法律保留、法律優先、程序正當、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等法治原則,使其成為領導干部依法規范決策的標準和界限,科學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領域工作。要緊扣執法司法公正“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政法領域改革,進一步細化執法司法人員履職指引,強化檢察機關監督職能發揮,加強執法司法質效線上監督,常態化整治頑瘴痼疾,完善督責、考責、追責機制,加快構建法、檢、公、司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要緊扣創優法治服務“民心工程”,將法治服務作為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聚焦山西智創谷、太榆一體化等事關晉中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把握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關切,創新開展服務發展“金盾行動”,健全政法領導干部聯企服務、涉企案件分類快處、涉企風險預警等親商幫商系列機制,抓好投資創業者保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三晉執行利劍”等安商護企系列行動,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依法經營、放心發展。
三、以實現良法善治為追求,不斷夯實基層治理的“壓艙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立良法、謀善治是法治建設的最終目標,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面對政法工作新征程,全市政法機關將牢牢把握這一目標,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為牽引,以加強和改善基層社會治理為基石,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要圍繞“基層依法治理”補短板,將法治理念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建強基層“法治帶頭人”隊伍,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用,依法依規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加大基層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不正之風的依法查處力度,強化以案普法、以案釋法,努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要圍繞“社會矛盾化解”創品牌,以各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設為載體,圍繞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信訪積案化解、推進訴源治理三項系統工作,鄰里家庭矛盾糾紛、特殊利益群體糾紛、涉疫糾紛三類突出問題,繼續深挖我市太谷“一心三防”、祁縣“一案一碼”、左權“大調解”等典型經驗,推動各縣以“重點創”帶動“全面建”,系統集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晉中模式。要圍繞“全科網格建設”立規范,完善制度設計,規范網格運行,進一步強化網格員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搜集、風險隱患排查的基本職能,不斷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優化網格準入事項、加大職能部門跟蹤處置力度,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