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2-26 09:49:49
歲末之際,各行各業開足馬力抓生產、趕訂單、擴產能,奮力沖刺年終收官。近日,記者來到太谷區永恒瑪鋼看到,實施電能替代改造后,企業將沖天爐全部置換成中頻爐,效益提升顯著,車間里各種機器聲轟鳴,生產熱火朝天。
“原來使用焦炭化鐵水制造工藝,熱效率低、能耗大、污染嚴重、產品殘次率高,而且開爐時鐵水飛濺容易引發安全事故?,F在的操作工藝簡單,爐外溫度低,安全性高,污染也少?!逼髽I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電能替代改造后,除一次性投資外,企業每噸產品用能及維修等成本可以下降27%。用電的中頻爐爐溫穩定,產品合格率由90%提高到93%,產值提升90萬元。同時,流水線作業節約了三分之二的人力,每年節省工人工資136.5萬元,“感謝電力部門的服務,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獲得電力”,是一個企業從申請用電到用上電這一過程所需的手續、花費的時間和費用,是衡量營商環境水平的重要標尺。近年來,市能源局緊扣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立足主業本職,致力于打造“全優供電環境”,積極協調國網晉中供電公司落實各項優化接用電服務的政策舉措和有效做法,全市“獲得電力”服務質效顯著提升,為我市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了高效供電服務和可靠用電支持。
辦電服務持續優化。實行“協同推進、并行辦理、事中督導、事后考核”的工作機制,持續優化辦電模式,高、低壓客戶辦電環節時間全面在承諾時間內完成,較2020年均壓減30%以上,今年7月1日起還全面實現小微企業160千瓦以下低壓零投資,持續降低小微企業辦電成本。2020年以來,“三零”服務收益用戶達15100戶、節省辦電成本3626.6萬元。持續推廣便捷線上辦電服務,線上辦電率已達92%以上。
政企貫通協同高效。經用戶認證授權后,供電公司可向政務平臺自動獲取辦電用戶身份證、營業執照、房產證等信息,打通供電公司與市不動產交易中心平臺通道,客戶在辦理房產過戶后,同步實現電力戶名變更,實現“聯合辦”。截至今年10月底,已線上調用辦電資料1000余份,辦理“房電聯合過戶”80余起,企業用戶“一證辦電”應用比率達87%。
電網建設強基固本。持續加大對配網基礎差、抗災能力弱地區投資力度,配合開展老舊小區等電力設施改造,持續壓降故障停電率,有效提升配網供電可靠性綜合水平。2020年以來投入配電網建設資金135483萬元。
“電力驛站”暖心服務。實施“清單式、一對一”園區專屬服務,建成綜改區晉中開發區、農高區等4個園區“電力驛站”。建立領導包保、政企經理協助的“1+1”掛鉤機制,公司領導掛帥開發區項目經理,組建供電服務會商工作小組,對辦電重點事項進行“雙周”會商,為全市395個“三個一批”項目提供點對點全過程全方位服務。提供省級以上園區建設項目從簽約、開工、投產全環節供電服務,園區內“電力驛站”共辦結企業辦電咨詢112條、上門走訪企業完成211人次,與此同時,同步規劃建設公用變電站6座,保障園區企業可靠電力供應,實現園區24個項目“無障礙、零等待”接電。
作為評價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指標,如何提升“獲得電力”便利度,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力”?答案便是寧讓電等企業,不讓企業等電。
近年來,國網晉中供電公司以“環節最少、辦電最快、成本最低、政策最優、服務最好”為目標,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求作為“獲得電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群眾期盼和企業訴求提出針對性的工作舉措,拿出實招硬招,全面推廣低壓小微企業用電報裝“三零”服務、高壓報裝“三省”服務措施,深化應用線上辦電服務,保障供電可靠性提升,推動我市用電營商環境提質升級。
太谷區有65戶瑪鋼企業、110.26萬千伏安容量待報裝用電。晉中供電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提前摸排太谷瑪鋼的用電負荷增長情況,精準規劃電網建設,新建太谷220kV銘賢變電站、太谷110kV小白變電站、太谷110kV胡村變電站、太谷110kV明星變電站,并改造擴容原有4座110kV及以上變電站,有效緩解了太谷瑪鋼用戶用電緊張困局。同時,積極推廣“煤改電”電能替代方案,推動太谷瑪鋼企業加快走上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的道路。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市能源局將團結協同國網晉中供電公司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精準落實到提升全市“獲得電力”服務質效中,堅持以電力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接用電服務效能為核心,以全方位優化舉措為抓手,上下聯動精準貫徹“獲得電力”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積極與兄弟省市在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示范案例,探索謀劃便捷服務新模式,發揮電力基礎保障能源作用,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 郭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