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1-09 11:46:29
日前,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公布了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典型案例,祁縣位列其中,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形成的“祁縣經驗”在全國推廣借鑒。
祁縣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水安全,深刻把握縣情水情,全面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因水因地制宜,整合各類資源,水價形成機制不斷完善,農業用水管理進一步強化,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逐步建立,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自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以來,祁縣積極探索創新改革路徑,下大力氣推進改革各項工作,改革基礎進一步夯實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計量全覆蓋,運行保成本,建立分類分檔的水價形成機制。大力推進計量體系建設,實現計量到村,供水收費。完成水權細化分配,涉及全縣82個村核發水權證,累計分解下達水權量3511.92萬方,結合祁縣實際,實施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逐年嚴格,促進用水管理向精細化轉變。二是精準補貼到灌區,節水獎勵到協會,建立示范引領的節水獎勵機制。結合祁縣實際,制定了補貼標準和獎勵辦法。綜合考慮縣級財力狀況、節水成效等因素,構建以補貼灌區水源工程、骨干工程運行維養為主,補貼田間工程為輔的精準補貼模式。多渠道籌集節水獎補資金,統籌安排上級維護資金、通過精準補貼機制補助灌區運行維護,從而保障灌區的良性循環發展。三是物業化管護,協會化服務,建立分級管理的運行管護機制。探索“公司+協會”運行管護模式,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實行分級管護機制,明確“管護權”,落實“管護人”,明確水庫、輸水主干渠道等骨干工程由專業化公司負責維養,村級田間渠道、小微型等田間工程由農民節水協會負責維養。同時,發展村級農民節水協會等用水合作組織,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發動用水受益區群眾管護水利工程。建立“公司+農民節水協會+村水管員”管理服務體系,確保工程長期良性運行。四是節水化改造,智慧化管理,建立多元驅動的工程建設機制。堅持節水工程建設多元驅動,拓寬水利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水利投資、專項債券,大力實施灌區節水改造、灌溉水源工程建設等節水設施提升。改革以來爭取各類涉水資金2.4億元,累計完成管道鋪設125.4公里,渠系防滲130.4公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萬畝,形成完善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
通過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建立水價形成機制、完善計量設施、搭建智慧平臺、組建用水協會等方式全面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祁縣累計實施改革面積39.5萬畝,占總體改革范圍的100%。工程管護水平持續提升,骨干渠道防滲率9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到0.6,低壓管道灌溉有效利用系數0.9以上,取水口計量率100%,配水設施計量率100%,灌溉水利用效率明顯增強,有效促進了農業節水,農民群眾負擔普遍降低,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高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