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晶 通訊員 白 楊
行走在榆社云簇湖畔偏良村落,平整潔凈的鄉間小路,白墻青瓦的美麗村莊,笑容燦爛的幸福村民,紅紅火火的鄉村游,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幸福畫卷躍然眼前。
這是河峪鄉大抓黨建、大抓基層、大抓治理的必然呈現。“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痹撪l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扛牢主體責任,下足“繡花”功夫,將基層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探索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河峪路徑。
黨建聚合力 奮進添動力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首要任務就是要把黨的組織和工作觸角延伸到鄉村振興各個角落、各個環節。
河峪鄉堅持專班推進機制,突出典型示范、整鄉推進,出臺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黨政“一把手”帶頭示范,領辦任務,包聯重難點,各分管副職全面跟進,構建齊抓共管、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建立鄉干部包村聯戶制度,做到一線推動、一線落實。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按照“五好五有”標準,河峪鄉創建了偏良、巖良、河峪等6個“一堡壘五中心”示范村,其余各村紛紛跟進打造,創優為民服務陣地,全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同時,大力推行“聯村黨建”工作模式,構建“強強聯合、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的區域化、組團式“雁陣”,引領組織強起來、產業興起來、農民富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
目前,河峪鄉先后整合項目資金3000余萬元精心打造了肉牛養殖、梨園產業、鄉村旅游等示范區,以點帶面,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厚植人才沃土 匯聚鄉村振興動能
群雁高飛頭雁領,船載萬斤靠舵人。河峪鄉始終秉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選人用人原則,把推動鄉村振興任務落實作為檢驗黨員干部的“試金石”。先后推薦提拔2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關鍵崗位,精心管用42名駐村干部,組建54名包村干部、村主干合力團,培育300余名建筑工匠、百名“新農人”奔赴鄉村振興主戰場;實行村主干星級化管理,動態調星,力促干部干事創業;健全完善《機關干部平時考核方案》,建立《周工作清單制》和《村主干考評“五級層面百分評”》機制,堅持工作清單化推進、項目化落實、專項考核評比,形成干部爭先、你追我趕、爭創典型的良好工作局面;舉辦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壓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體責任;依托鄉鎮黨校,組織鄉村干部、駐村干部全員開展鄉村振興培訓10期1000余人次,舉辦村“兩委”班子成員等培訓班3期,參訓200余人次,持續培優“頭雁”抓發展、促振興的能力水平。
做優產業強集體 強村富民促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為基。河峪鄉聚焦特色農業產業,全力繪就“兩溝兩片一帶”(后莊溝、西溝示范養牛區,前莊片區雙千畝梨園種植區、東形彰片區千畝谷子種植區和環云簇湖鄉村振興經濟帶)美好藍圖。
深耕傳統優勢農業,發展優種谷子、釀酒高粱8000余畝,舍飼圈養牛4700余頭、羊2.5萬只、笨雞11萬只;打造現代休閑農業,投資570余萬元,建設前莊片區雙千畝梨園生態旅游示范園區,將其打造成一條集酥梨、玉露香梨種植,觀光采摘、垂釣休閑、文物鑒賞、風車觀賞為一體的循環旅游經濟帶,并充分運用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賦能農業產業;新建電商孵化基地,并成功躋身山西電商強鎮;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借勢云簇湖旅游開發,發展50畝采摘園,打造民宿示范點,融合“臨委”和“三塊石”教育基地,實現美麗鄉村游、紅色教育游、康養度假游“三位一體”,水態、生態、業態“三態合一”。
通過組織領辦發展生產,嚴把程序競價招租,加強管護項目帶動,河峪鄉搶抓政策扶持機遇等多種方式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全力解決村級“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難題。前3季度,2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共計816.58萬元,村均34萬余元。
出實招見實效 美麗鄉村入畫來
河峪鄉通過構建“黨建引領、多網合一、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將全鄉劃分為113個網格,由鄉黨委牽頭,整合資源力量,解決群眾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織密黨組織服務基層、連通民心的“紅色網”。
開展“兩改五清六治”環境專項整治行動,546名黨員包片聯戶,設定211個黨員示范崗,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美河峪;投資320余萬元對10個村莊實施農村改廁工程,占村數近42%,涉及農戶819戶;全力推進文明鄉村建設,開展道德評議活動,推動社會風氣不斷好轉;扎實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使群眾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大大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明鄉村建設的積極性;開展“文化下鄉”活動30余場次,“電影下鄉”百余場次,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黨建強,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今天的河峪,基層黨建水平整體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鄉村治理有序有效,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唱響了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