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0-21 13:22:13
鄉村要振興就要緊抓村黨組織這一鄉村振興的“主心骨”。今年以來,榆社縣河峪鄉堅持區域化黨建工作理念,大力推行“聯村黨建”工作模式,讓小組織變成大黨委,把小個體變成聯合體,著力構建“強強聯合、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的區域化、組團式“雁陣”,引領組織強起來、產業興起來、農民富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
組織“聯建” 引發疊加效應
河峪鄉的前莊、西河底、固莊、清陽坪四個村,地理位置相鄰、發展定位相近,有著50多年的酥梨種植歷史、1500余畝的種植規模,但一直以來都是單打獨斗,產業發展高低不一。鄉黨委立足四村實際,堅持“特”“優”發展戰略,將四個發展較好的黨組織進行聯合抱團,成立梨園產業聯合黨組織,把四村連點成片,進行集中規范提升、支持保障、優勢互補,創建起在全縣乃至全市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梨園示范片區,打造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示范窗口。
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梨園產業聯合黨組織投資570余萬元實施前莊片區雙千畝梨園產業綜合開發示范項目,新修3公里產業路,安裝16套4G智能溯源系統,新栽種370余畝玉露香梨,志在建立現代化農旅融合示范園區。同時,同步用好河峪鄉電商孵化基地,精心設立產品展示區、直播帶貨區,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目前,通過整體發包,產品更加響亮、銷量直線上升,直接帶動四個聯建村村均年增收20萬元。
產業“聯育” 激發示范效應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河峪鄉深化“跨村聯建”黨建模式,以產業發展為主線,立足河峪、西溝、后莊、東清秀四村在肉牛養殖發展中集聚的技術、人才、土地、資金等優勢,通過“鄉黨委一體謀劃+四村創建聯合黨組織+項目化推動”模式,構建肉牛倍增聯合體,推動四村發展由“單兵作戰”向“抱團發展”的轉變,開創了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美好畫面。
今年以來,肉牛倍增聯合黨組織緊抓全縣肉牛倍增計劃重大機遇,積極爭取1000余萬元有效銜接資金,大力實施投資320余萬元的西溝、后莊養牛基地提標工程和投資770余萬元的東清秀、河峪村新建養牛圈舍工程,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翻番和養殖戶的增值。其中,村集體以租圈形式增收,東清秀、河峪每村年新增20余萬元,西溝、后莊每村年新增10余萬元。四個村的肉牛存欄量超過5000多頭,推動了全鄉養牛的翻番,每頭肉牛市值達到2萬余元,有力地帶動了農戶增收,實現了多方的共贏。
品牌“聯創” 煥發區位效應
云簇湖是榆社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有著省委賦予的“山西好風光·最美云簇湖”金字招牌,擁有著鄭太高鐵榆社西站、云簇湖高速口的交通優勢,受游客青睞。鄉黨委緊抓云簇湖保護與開發戰略機遇,構建了下赤峪、偏良、巖良、圪坨四村共建的“環湖黨建”鄉村旅游民宿經濟聯合體,建立了環云簇湖文旅融合示范經濟帶。
今年,環湖黨建聯合黨組織投資800余萬元,實施偏良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項目,推動休閑文化長廊、帳篷營地、管線入地和民宿四大工程,進一步擦亮省級“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這一名片;投資270余萬元實施下赤峪、偏良共建的50畝現代采摘園項目;著力打造了巖良梨花島、福祥寺、下赤峪資福寺、偏良中共榆社縣臨時委員會成立舊址、圪坨“三塊石”公園及環湖景點等環湖旅游線,形成了“一村一景、連片發展”的現代鄉村旅游產業組群。民宿火了,游客多了,也帶動村民的生活“火”了起來,村民們搭上了鄉村振興的“旅游車”。
通過聯村黨建的發展,一條條發展的“引領鏈”和“帶動鏈”打造了出來,農民的收入躍升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翻番了。在邁向“綠色生態、產業興旺、和諧安寧的幸福河峪”道路上,一份黨建引領、聯村振興、抱團取暖的河峪答卷躍然眼前。
記者 王晶
通訊員 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