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0-19 14:51:52
舞空竹龍表演。
孟母文化健康養生城。
國家非遺太谷秧歌舞臺展演。
國家非遺太谷形意拳進校園。
文化搭臺助推鄉村旅游。
中國番茄小鎮全貌。
對于一座城而言,歷史是“根”,文化是“魂”,有“根”有“魂”,城就是鮮活的、有溫度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內涵,為太谷的華麗轉身帶來新機遇,也為文化和旅游事業帶來了更多大展身手的機會和平臺。
“十三五”時期,太谷區按照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的戰略部署,晉中爭創全國文旅融合示范市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區委“12345”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古城大院+特色小鎮+119驛站+美麗鄉村”的戰略構想,重點建設“古城大院、健康養生、文化產業、鄉村旅游”四大板塊,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養生太谷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2021年以來,太谷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導,圍繞區委“12345”戰略部署,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著力點,以推動農文旅融合為主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構建農文旅發展新格局,擦亮“大美農谷·養生太谷”品牌,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以來,太谷區通過重點打造太谷“農旅十八景”,推動全區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加大太谷旅游宣傳力度;打造精品話劇;指導景區景點創A提質;加快與山西工商學院、山西傳媒學院等高等院校的校政深度合作,助力太谷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發展等舉措,走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之路,全區農文旅融合不斷向縱深推進。
十年來,太谷區積極開展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活動,加強了“兩館一中心”建設。文化館整合現有辦公場地、活動面積,新建了油畫展廳250平方米,戲曲活動室140平方米,公共文化活動面積擴大了近400平方米。對“金谷文化展廳”進行了提級改造,重新開設了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圖書館方面,新上了行風系統,購置了閱報機、少兒數字閱讀機、歌德數字閱讀機。通過簽訂20年合作協議,將農村閑置的學校廠房、舊供銷社,無償用于公共文化活動,建設了9個鄉鎮文化站、198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17年,太谷成為山西省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省級試點縣,建設了9個鄉鎮分館。2018年,太谷成為山西省文化廳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縣,成立了太谷智生蔚創意文化公司。2018年,太谷成為國家標準委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縣,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140個,其中收集、整理國家、行業、地方標準47項,制定、修訂企業標準93項。2020年8月順利通過專家評估驗收。建成了太谷縣國學館。館藏全新少兒版國學、成人版國學圖書6000余冊,布置了期刊休閑閱覽區,開設了文創產品展銷區,可陳列500余種文創產品,除日常休閑閱讀之外,國學館還啟動運營了傳統武術、傳統戲曲傳習所,長期優惠或免費向社會開放。
十年來,太谷區先后舉辦了清風如歌廉政文化歌詠比賽、迎新春文藝、元宵節民間社火展演、孟母文化節、全民文化季、形意拳交流大會、紀念建黨95周年及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喜迎十九大新編戲曲展、千人風箏節、文化惠民文藝戲曲演出、書香太谷全民閱讀、農谷之光大型燈展、“紅色記憶·大美太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書畫展、農博會暖場文藝表演及農民豐收節的群眾性社火展演活動;2022年春節期間,以形意拳、祁太秧歌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為元素編排創作節目,組織200人演出團隊參與2022“平遙中國年”惠民演出(太谷專場);5月19日是第12個“中國旅游日”,特于5月19日實行無邊寺白塔免門票活動,并在無邊寺白塔院內開展秧歌劇展演;為慶祝建黨101周年,原創話劇《春風吹紅楓子嶺》展演,以革命先烈馬定夫為原型,以其英勇抗戰、愛民助民的真實故事進行創作。每一次的活動都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群眾參與量達到了10萬人次以上。為增強旅游市場活力、助力旅游市場恢復和發展、進一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老百姓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021年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各項目活動共上傳“山西公共文化超市”云平臺1665場,其中鄉村群眾文藝隊伍上傳1036場,鄉土文化能人上傳255場,鄉村文化帶頭人上傳374場;2021年送戲下鄉活動完成共計65場,開展晉中瀕危劇種展演75場;2022年送戲下鄉活動完成100場,開展晉中瀕危劇種展演70場;新建免費開放的24小時城市書房,在圖書館設立紅色文獻閱覽室。不僅如此,太谷區獲批35個群眾文藝隊伍(文藝小分隊),20名鄉土文化能人藝人,32名鄉村文化帶頭人。
十年來,與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山西農大信息學院藝術學院、鑫炳記食業有限公司建立了政校企合作關系,建設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古城傳習所、北洸傳習所,成為鄉村旅游一大看點。連續舉辦2屆非遺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太谷非遺實體化、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聯合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組織秧歌藝人,編寫了太谷秧歌簡譜、五線譜,收集、整理、記錄太谷秧歌曲調516首,編寫了《太谷秧歌傳統曲譜》,已由中央人民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積極推進鄉村記憶工程,完成了9個鄉鎮130個行政村文化調查工作。與山西省非遺中心合作,國家商務書館出版了《山西省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北洸卷》。區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涉及醫藥、武術、社火、飲食、傳說等40余個項目194人。完成了7個省級項目、15個市級傳承人申報工作。太谷餅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孟母故里的傳說、牛黃清心丸、麝雄至寶丸、王宗岳太極拳等6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達到13個,成為全省最多。太谷花棍、吳氏無痛針灸等11個項目,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市級非遺保護項目達到22個。龜齡集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十年來,保護歷史文物成績斐然。設立了凈信寺、真圣寺、光化寺、妙覺寺4個國保單位文物保護站。國保單位由6處增加到10處,省保單位由3處增加到10處,縣保單位74處,出版了《三晉石刻大會·太谷卷》,全區不可移動文物達到600余處。
十年來,積極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先后開展了“尋夢南山下,歡樂太谷行”文旅宣傳活動、太谷區桃花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美寶山莊第三屆拜月文化節等一系列文旅宣傳活動。組織了央視4套、1套《記住鄉愁》第五季20190318第五十集晉中太谷老街——打個顛倒求公道、央視9套《中國影像方志——太谷卷》、全國40家媒體看三晉太谷采訪活動,對太谷非遺項目、文旅景點,進行了高層次、全方位的宣傳。積極推進非遺文化進景區,每周六、周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開展太谷秧歌演出,太谷非遺館、傳習所免費開放活動,努力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十年來,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活動卓有成效。開展了A級景區保衛戰暨景區提質升級行動。北洸村、陽邑村、沙子地列入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美寶山莊、陽邑小鎮、潤月山莊、廣譽遠文化園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鑫炳記文化園、杏林生態園、潤月山莊、富海生態園成為山西省太行人家。打造美寶山莊、潤月山莊等8家文旅企業為第一批“農旅十八景”。與此同時,積極服務全區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建設,主動聯系積極服務樂華城國際歡樂度假區(省級)項目、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古城開發與保護項目建設,有效地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農旅十八景項目:5月6日晉中市太谷區人民政府與湖南張家界九溪衛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山西太谷投資建設“農旅十八景”三個項目,分別為小白鄉“中國紅棗第一園”、陽邑鄉“山西太谷非遺博覽園”、侯城鄉“鳳凰山森林公園提檔升級”。
十年來,文旅市場監管規范有序。建立了紀檢、安全、消防、公安、市管等多部門參與的文旅市場聯合執法機制,變單兵作戰為部門合力。每年開展了“兩節、兩會期間文化市場專項整治”、開展了網吧、游戲廳、KTV、影院、演出場所專項整治工作,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類娛樂場所,對存在各類安全隱患的娛樂場所,一律予以取締,確保了文化市場安全、健康、有序。組織開展校園周邊文化環境治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加強了掃黃打非工作,開展了護苗、凈網、秋風、固邊等一系列專項行動。
十年來,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對文化市場、文物市場、旅游市場、體育市場等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進行了全面摸底清查、打擊整治和分類管控,將日常執法檢查中發現的涉黑涉惡線索及時向公安機關報送,最大限度擠壓黑惡勢力滋生空間。通過制作宣傳專欄、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通過“新時代文藝輕騎兵”下鄉入村演出,進行廣泛宣傳,營造出“有黑必掃、有惡必除、全民參與”的強大聲勢。
2020年抗擊疫情,太谷區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發揮專業優勢,開展了“眾志成城戰疫情,太谷文藝在行動”的主題創作活動。累計編創各類文藝作品156件,其中秧歌11件、晉劇2件、詩詞53件、歌謠8件、曲藝5件、小品2件、歌曲18件、繪畫17件、書法24件、順口溜16件,以藝術之力凝聚民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十年來,太谷區文旅部門全體干部職工牢記領袖囑托“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堅決扛起傳承歷史文脈的使命,謹遵教誨,砥礪前行,努力做到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走”出去。
本版文圖:孫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