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0-14 07:37:21
晉中市統計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晉中上下緊扣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奮斗目標,堅持做大增量、做優存量、做精質量,出臺一系列措施發展壯大市場主體。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務體系等,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氛圍。在此利好條件下,全市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激發,“四上”企業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四上”企業單位數量快速增長,由2012年的1235戶增加到2021年的2223戶,凈增988戶,增長80.0%,年均增長6.1%。“四上”企業新增單位數共計2178戶,新增單位數呈逐年增加態勢,年均新增單位達218戶。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2年至2021年間,我市“四上”企業二三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55.5:44.5調整為2021年的54.9:45.1,三產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新增“四上”企業產業結構優化明顯。
——新增工業企業不斷增多,行業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晉中堅持工業強市,在穩住傳統產業基本面和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大功夫,工業取得較好發展。在庫企業穩居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12年的512戶增加到2021年的961戶,凈增449戶,增長87.7%;2017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一直穩居全省第一。從新增單位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910戶,新增量是2012年在庫總量的1.8倍,工業保持較快發展,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堅強動力。戰新企業不斷涌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聚焦“六新”突破,以新興產業推動轉型,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發展,戰新企業不斷涌現,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2016年至2021年間(2016年為首次統計戰新企業年度),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從2016年的27戶增加到2021年的177戶,增加150戶,增長5.6倍;戰新企業占全部工業比重由2016年的5.2%增加到2021年的18.4%,戰新企業不斷增多,占比不斷提高。
——新增批零住餐業企業快速增長,現代化商業拉動明顯。我市努力營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大力培育新型經濟主體,在有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我市批零住餐業企業實現平穩增長。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由2012年的329戶增加到2021年的552戶,凈增223戶,增長67.8%;從新增單位情況來看,新增批零住餐業企業632戶,新增單位是2012年批零住餐業總量的1.9倍。汽車行業集群效應初顯,重點企業支撐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新增限額以上批零業中汽車及其零配件批發零售單位112戶,其中汽車零售業82戶,汽車批發業22戶,汽車零配件批發和零售業8戶,汽車及相關零配件批零業占全部新增批零業企業的20.6%,超過五分之一,成為拉動批零業發展重要力量。新興行業逐漸顯現,現代化商業拉動明顯。從行業分布來看,批零業企業覆蓋行業逐漸增多,隨著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新興行業逐漸顯現。十年間,電氣設備批發業、網上牛肉零售業、健身器材批發業、通訊設備批發業、日用玻璃器皿批發業、涂料零售業等實現從無到有。隨著晉中印象城、萬達廣場、天美杉杉奧特萊斯的相繼開業,為我市的商業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以及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帶動全市消費總量、質量雙提升。
——服務業企業不斷增多,新興服務業日漸凸顯。近年來,隨著服務業轉型升級政策不斷推進,全市服務業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覆蓋行業不斷增多,新興行業不斷涌現。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由2012年的73戶增加到2021年的204戶,凈增131戶,增長1.8倍,服務業企業實現較快增長。從新增企業情況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新增規上服務業210戶,是2012年在庫規上服務業企業總量的2.9倍。從行業分布來看,呈現出傳統服務業主導作用明顯,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的特點。一是道路運輸業持續發力。十年間,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中,新增道路運輸業企業88戶,占全部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的41.9%,運輸業主導地位不減。二是娛樂文化、旅游等新興生活性服務日漸凸顯。近年來,晉中以深厚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古城大院為基礎,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業,山西烏金山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游開發公司、山西石膏山旅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平遙古城景區管理有限公司、介休凱嘉張壁古堡生態旅游、山西介子推故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山西喬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祁縣千朝生態休閑莊園等相繼發展壯大,實現達規入庫。三是生產性服務業覆蓋行業日趨廣泛。黨的十八大以來,晉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培育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取得較好發展,覆蓋行業日趨廣泛。
多種所有制齊頭并進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晉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二十五條》,以“搭平臺、架橋梁、伸觸角、強服務”為工作主線,不斷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我市私營“四上”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企業控股情況來看,全市私人控股“四上”企業占比不斷提高。2021年末,全市在庫“四上”企業中,私人控股企業1853戶,占全部在庫“四上”企業的83.4%,比2012年提高7.8個百分點。新增“四上”企業中,私人控股企業2025個,占全部新增企業的93.0%,主導地位明顯。從企業規模來看,民營龍頭企業不斷增多。據2021年山西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顯示,晉中入圍民營企業20家,入圍單位量居全省首位。
民營企業領跑全市的同時,國有企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且在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行業、支柱產業中保持明顯優勢。2021年末,全市在庫“四上”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275戶,比2012年增加54戶,增長24.4%,占全部“四上”企業法人的12.4%。從行業分布來看,國有控股企業行業分布較為廣泛,重點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交通運輸、郵政、環境保護、糧食倉儲、土地整治、廣播服務等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
同時,外商控股企業穩步增加。2021年末,全市有外商控股“四上”企業12個,比2012年增加5個,增長71.4%。
區域發展更趨合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晉中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健全完善“1+10”聯合體運行機制,推動開發區“1+10”聯合體建設,開發區作為晉中項目建設主戰場、創新創業主陣地,在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配套產業、推動項目建設上發力,開發區集聚和放大效應逐步顯現,引領帶動全市經濟發展作用明顯。
2021年末,晉中開發區共有“四上”企業716個,占全市“四上”企業單位總量的32.2%,接近三分之一。分縣來看,左權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山西省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四上”企業單位量占左權和榆次“四上”企業在庫單位總量的比重分別為53.3%和51.2%,超過一半;太谷、和順、祁縣、介休、榆社開發區“四上”企業單位量占各縣“四上”企業單位總量的比重均在20%以上;靈石、壽陽和平遙開發區單位占比較小,但也均在9%以上。
隨著“108廊帶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戰略的全面推進,平川六縣以產業園區為依托,建立“飛地經濟”模式,完善企業、項目在廊帶內轉移的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單位總量實現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也明顯提高。從2021年末在庫“四上”企業單位總量來看,全市11個縣(區、市)中,平川6縣排位前六,其中榆次、介休、平遙位居前三,占全部法人單位量的比重分別為33.6%、13.3%和9.6%。平川6縣在庫單位總量1831個,占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為82.4%,比2012年增加823個,增長81.6%,為全市經濟增長提供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