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10-13 11:00:23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文化旅游業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文旅項目,盤活我市文化旅游資源和要素稟賦,從資源梳理、規劃開發、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激發市場活力,深化文旅融合,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了文化旅游業在擴大就業、促進增長、均衡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統籌推進文旅項目建設
我市旅游資源稟賦良好,自然風光獨特,人文資源豐富,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統籌規劃,以項目建設拉動旅游業發展,把抓旅游同抓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同抓民生、抓特色產業培育結合起來,從戰略全局謀劃、全方位整體推進,使旅游工作從局部工作變為全局工作。
文化旅游相關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投資13億元的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穩步推進,重點對古城電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氣、消防等地下管網進行綜合改造,覆蓋121條街道、總長30.22公里,包括古城6600余戶居民“煤改電”、旱廁改造。左權縣紅色太行百里畫廊旅游區項目,主要建設桐峪1941、蓮花巖玻璃之城、麻田紅色旅游片區提升、中國北方寫生基地等,部分項目已經完工。榆次小西溝鄉村文旅康養綜合體(二期)項目,主要建設健康養生、中醫藥康養、書畫院等。昭馀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發展示范項目,包括昭馀古城基礎設施及道路系統改造、文化遺產保護修復與城市公共空間改造等。
堅持以項目為支撐,推進包括旅游交通、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等的建設,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市旅游整體環境,城市綠化、戶外休憩、夜景照明、旅游廁所環衛等建設不斷完善,我市包括餐飲住宿、旅游購物、娛樂休閑等在內的產業體系不斷健全,文化旅游經濟各要素不斷發展完善。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我市文物古跡眾多,我市始終把文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推動新時代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晉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全市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和晉中市古建筑搶救保護工作方案的通知》《晉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市文物安全和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2019年,建成了全市文博安防智慧平臺系統,完成1個市級平臺和11個縣級平臺建設,構建起集文物安全管理、調度、應急指揮、視頻監控為一體的全市安全網絡。
省、市、縣三級對接,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古城修繕詳細規劃、推光漆技藝保護立法等工作正在加快完成。平遙雙林寺彩塑壁畫數字化、介休后土廟數字化保護、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提升等項目正在推進,有的已經完成并展出。
充分發揮文化場館的收藏和保護作用。晉中市博物館集文物征集、收藏、展示、教育、服務等功能于一身,吸引著廣大居民、游客,成為人們了解晉中歷史、領略晉中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積極探索線上傳播渠道和智慧化管理方式,以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發布平臺為觀眾提供“云服務”,讓晉中的歷史文化遺產煥發新生。利用館藏文物,策劃、創作了一批原創展覽,通過實物展覽、情景再現等方式,在講好家鄉故事、傳播晉中文化方面交出了滿意答卷。
建設晉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集中展示晉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以及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效。實施晉中市非遺保護研究項目,與高校、科研機構在業務培訓、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研究。今年整理了非遺工作相關政策、理論及工作動態,為我市非遺工作決策提供借鑒,目前,正在撰寫《晉中市特色產業經營研究報告》《晉中非遺工作發展報告》,正在擬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近年來,我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市級“五館一院”從無到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2月,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我市“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稱號。
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建設了晉中文旅云平臺,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均設有電子閱覽室,全部免費對群眾開放。各級圖書館、文化館都建有網站,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大力推廣線上公共文化服務,開展線上培訓、慕課、展覽、文化宣傳等各種活動,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群眾,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菜單式”“訂單式”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年服務人次較10年前翻了3倍。
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脫穎而出。重點打造大型知名品牌活動,平遙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中國年、靈石國際版畫雙年展、介休寒食清明文化節、祁縣王維詩歌節、太谷孟母文化節等活動參與人數多、持續時間長、社會影響大。推廣基層文化品牌活動,鄉村結合各自特色文化資源,開展社火巡游、晉劇展演、票友大賽、鑼鼓大賽、村史展覽等活動。市文化系統以實施流動文化服務、送戲下鄉、文藝輕騎兵下基層等多種方式,為群眾提供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推出了《太行奶娘》《戰地黃花》等20余部優秀舞臺劇目?!短心棠铩繁涣袨閭鞑ソ涣魍茝V資助項目,已在全國巡演600余場。一部部精彩的文藝作品,謳歌了偉大時代,展現了人民對黨、對時代、對生活的熱愛,也同步記錄著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集群
在社會消費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已經轉變傳統的旅游觀念,追求更好的體驗和豐富的內涵逐漸成為旅游的新趨勢。
多年來,我市將旅游業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提煉旅游的文化主題,將地域文化中獨特的部分推陳出新,實現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如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市旅游演藝、特色小鎮、夜間經濟、文創商品、數字文旅等業態獲得了快速發展,進而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聯動發展。
遵循市場規律,市委、市政府把承載地域文化的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集群,以此來拉動旅游、促進消費??偼顿Y20億元的平遙牛肉文化產業園,占地600畝,建成后平遙牛肉加工中小企業可全部入園,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約40億元、稅金約4億元,目前,寶聚源1000噸生產線項目和佳味佳年產5000噸牛肉加工項目已經開工。投資1.1億元、占地20畝的平遙推光漆產業園已經啟動,有利于真正把推光漆器打造為“國禮”品牌。投資1.5億元、占地60畝的長昇源公司年產2000噸黃酒生產線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以東湖老陳醋、紫林醋、寧固府等為引領的老陳醋銷售集聚區也在建設中。將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市非遺技藝、文化產業、旅游觀光進一步結合,更好服務經濟社會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擦亮文旅融合三大品牌
2016年2月,我市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市,是全省首家入選的地級市。由此,我市開啟了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旅游業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的歷程,把旅游景區、景點連成線,晉商文化、紅色太行、都市休閑等旅游品牌在全市“一盤棋”發展理念指導下,形成城鄉互動、山水相連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
做優晉商文化游品牌。以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為龍頭,統籌用好用活平遙、榆次、祁縣、太谷、靈石等晉商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建設以晉商文化為核心的高品位綜合旅游產品體系,帶動相關產業與項目發展,樹立起晉商文化旅游這一響當當的品牌。
做強紅色太行游品牌。紅色文化是我市又一大文化資源,主要集中于風景秀麗的太行山區。近年來,我市一方面大力保護紅色文化資源,一方面合理開發太行山水自然風光,將紅色旅游和觀光旅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相結合,深化了旅游景區的內涵,拓展了旅游景區的外延,將旅游推向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做好都市休閑游品牌。為滿足城鄉居民精神和文化生活,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優化旅游休閑環境,萬達廣場、天美杉杉奧特萊斯、《又見平遙》演藝區、尋夢蓮花灣、環城旅游綠道等,共同構成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都市休閑空間,短途旅游、購物休閑、夜間消費在我市逐步興起。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市有國家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16家、3A級景區22家,有23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文化旅游吸引力不斷增強。2019年,我市成為全省首個旅游人次過億、旅游總收入跨千億元的地級市。
本報記者 張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