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晚報版時間:2022-09-30 11:29:14
村貌俯瞰
村史館
橫坡村文化廣場
沿平坦的水泥路盤旋而上,有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點綴其間,有修葺一新的古窯洞坐落其中,有生態莊園的綠色鋪滿山川,有五顏六色的霓虹掛在山間。很顯然,目之所見的橫坡村,無不彰顯著富足、和諧與幸福。
出平遙縣城向南約15公里,一個靜謐的小山村藏于山坡之上,這里是橫坡村。
不急不躁,陽光正好。9月8日,當記者走進橫坡村時,鄉野之風瞬時撲面而來,但這并不是荒蕪的味道。
沿平坦的水泥路盤旋而上,有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點綴其間,有修葺一新的古窯洞坐落其中,有生態莊園的綠色鋪滿山川,有五顏六色的霓虹掛在山間。很顯然,目之所見的橫坡村,無不彰顯著富足、和諧與幸福。
從前的橫坡村又是什么樣呢?
“苦,確實是苦!”正在路邊干活的村民姚光明,一提過去感慨不斷,“在過去,橫坡村是典型的后進村,吃水要到溝里去舀,光擔水就得一整個工,路就更不用說了,全是土路,一刮風一臉土,下雨了一腳泥,人窮山也窮,山上全是光的,沒錢花更沒地方掙,日子不好過啊!” 說話間,一旁的村民廉娜娜更是不由哼起了之前傳唱的一首民謠 :“兩山五嶺九道溝,上坡下坡沒平路,羊腸小道一尺三,一根扁擔兩只筐,春夏秋冬不離肩……”“窮”已然成為橫坡村的代名詞。
橫坡村是如何發生變化的呢?該村黨支部書記郭興峰被更多村民掛在嘴邊。
2004年,時年30歲的郭興峰在縣城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村里人對這個致富能人既羨慕又敬佩。當時的村“兩委”多次找到郭興峰,希望他接棒村黨支部書記一職,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但那時的郭興峰對此重任有些“膽怯”,“我不怕干不了,就怕干不好?!?“你大膽地干!有我們撐著你,難道還能比現在更糟?”村“兩委”班子成員拍胸脯保證??粗迕駛冿柡湃蔚哪抗猓d峰果斷拍板說干就干。
村里沒錢修路,郭興峰帶頭捐款,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踴躍捐款,橫坡村的第一條水泥路誕生了,從此,向外界敞開了門。5年任期中,郭興峰修橋鋪路,安裝路燈,打井鋪管道,努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橫坡村的“綠化、硬化、亮化、凈化”,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2008年換屆時,郭興峰準備功成身退。但村民們的熱情再次令他感動——全村96.5%的村民把票投給了他。2009年,他提出創辦合作社的想法,村集體入股100萬元,農戶以每戶最多入股1萬元的方式,成立峰威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社堅持公司化運營,涉足養殖、種植、汽車運輸等行業,每年給村民分紅,推動村民向股民的轉變,實現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的“雙贏”。
2011年,郭興峰提出“打造生態農業莊園”的構想,他引進平遙煤化集團實行村企聯建。企業以資金和管理入股,集體和村民以資源入股,聯合組建峰碩合作社,全面實施生態莊園開發項目。
好項目,還得要有好組織。近年來,橫坡村堅持走“黨支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路子,搞旅游,抓產業。黨員和群眾融為一體,想的、干的都是共富強村的事。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村民姚養杰說,村黨支部就是火車頭,就是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橫坡村才有了人人和樂的今天。
橫坡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鞏國斌,是一名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大學畢業生。橫坡村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黨組織有干勁、群眾有活力”,而這正是得益于橫坡村始終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放在了首位,其中, “抓學習、抓制度、抓規范、抓隊伍”是關鍵所在。如通過雷打不動的學習,統一黨員干部、村民的思想,通過制定“黨員干部百分考核制”“一線雙評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充分激發每名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集體有實力,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治理有保障。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經過多年開發,如今的橫坡村已打造出林果采摘體驗區、古村窯洞文化體驗區、民俗風情體驗區等10個功能區,形成一條集田園觀光、農耕采摘、親子研學、住宿餐飲、特產采購于一體的農林牧副工貿多元循環可持續的產業鏈。
村里的快速發展,廉娜娜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最關鍵的是她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讓橫坡村村民們變得忙碌起來,家家戶戶參與鄉村旅游,實現了人人都有事干。她說:“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致富,現在的好日子,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在外打工,除去開支,一年下來勉強維持生計。村里發展旅游業后,我來到村里的旅游咨詢服務中心上班,現在一個月能拿到將近3000元呢。”
截至2021年底,橫坡村村民年人均收入2.18萬元,1/3的家庭資產達到100萬元,87%的家庭在城鎮擁有住房,93%的家庭擁有一輛小轎車。橫坡村也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全國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居”等榮譽。
現在的生活咋樣了?姚光明用了一個字:“美!”廉娜娜則說:“真的是橫坡在巨變,巨變在橫坡!”
文/記者 史俊杰 圖/記者 裴曉軍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