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9-30 09:48:59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只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生產上有能力、在經營上有辦法、在精神上有追求,成為真正的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才會更加生機勃勃。
在我市,有這樣一群跳出農門又義無反顧返回農村的“逆行者”,他們學有所成后,用“新頭腦”迎接“新時代”,以“新視野”接受“新挑戰”,將共建、共享、共贏的“新思維”植根于青年一代的田園牧歌——他們就是青年職業農民群體,也被稱為“新農人”。
建功家鄉 綠色田野寫青春
榆次區北田鎮杜堡村的程子昂就是這樣一位“新農人”。從穿梭于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奮斗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了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程子昂并不愿意子承父業從事農業生產。于是,從加拿大留學回來后,他與一群海歸伙伴創辦了網絡科技公司。
2015年,程子昂的網絡科技公司蒸蒸日上。而父親的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卻遇到了經營難題,600畝種植示范基地內,核桃樹、棗樹等都已進入豐產期,帶來很大的銷售壓力。
“怎么辦?”一邊是五彩的城市生活和初創的網絡事業難以舍棄,一邊是父親傾注心血的合作社急需得力人手……程子昂最終決定加入合作社,以現代農業思維解傳統農業之困。可喜的是,其團隊成員也被動員起來,一支嶄新的青年農民隊伍就這樣組建起來。
“農民不愁種核桃,就怕賣不出好價錢?!狈掂l的程子昂發現,營銷對于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長處。2015年底,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這幫年輕人將合作社及社員的農產品銷售一空,銷售收入達到1020萬元。
經此一役,頭腦靈活的程子昂就發現,不起眼的農業產業其實大有可為。于是,在晉中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下,他創辦了晉中林沃豐聯合社,社員單位達到48家,共同經營土地面積達到4萬余畝,涉及農戶達到2600余戶,大大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另外,合作社還在榆社、左權等貧困地區發展核桃種植區5000余畝,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歲月磨礪,青春激昂。如今,程子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核桃社長”,合作社也成為擁有9個縣(區)、145家社員單位、共同經營10.6萬畝土地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涉及農戶達6000余戶,形成了“百里產業帶、萬里核桃林”的壯觀景象?!叭珖謽I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榮譽稱號也紛至沓來。
人才集聚 匯就鄉村振興底氣
人才集聚,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在距離程子昂的合作社不遠處的北田鎮楊梁村,學建筑工程的“80后”青年李富春,2014年返鄉創業嘗試“南果北種”,經過兩年悉心培育,他的火龍果初次上市,就帶來了40萬元的收入。如今,他的果園面積超過30畝,每年約有1萬名游客前來采摘,“每一茬果子都被一搶而空”。
李富春種出了熱帶水果,而在幾公里之外的北田鎮東祁村,2009年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的周磊和妻子李麗麗,則利用專業優勢,搞起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
吃著小米飯、喝著小米粥長大的榆次青年郝衛芳,辭去酒店經理職務,把家鄉的富硒黑小米推向大江南北。2020年,郝衛芳登陸中央電視臺《創業英雄匯》,成為第一個站上央視賣小米的女性青年職業農民。同年,“全國雙創周”啟動儀式上,郝衛芳還帶著她的《硒望田野》項目與李克強總理進行視頻云對話。
直播很火,榆次牛村的“清清蘋果”也很火。清清是牛村“80后”青年武祝琴的小名。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后,武祝琴把創業之路定格在了蘋果上,一回鄉就注冊了“清清蘋果”商標。依托家鄉美味的蘋果,借助網上銷售渠道,從一產到三產,從傳統的蘋果種植銷售到“私人定制”,武祝琴的“蘋果+”產業發展思路愈發清晰。
從建筑行業到快捷酒店,從革命老區左權縣到和順縣,“新農人”陳晨始終扎根大山。在左權,他承包500多畝地種植藜麥;在和順,他向青城鎮百備村扶貧愛心超市進行捐贈。2015年,他成立晉中市勝春天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500畝土地種植獲得國家保護的新品種——映霜紅秋桃。2017年,500畝桃樹掛果,2018年正式開售,年收入達到1000余萬元。
2008年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的湖北人黃超,把在學校學到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就地轉化,在太谷開啟了蘑菇創業之旅,成了遠近聞名的“菌叔”。他在和順縣、寧武縣以及關帝山林場建立了食用菌基地,注冊了“蘑菇王子”商標,把蘑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這些人,這些勇敢的年輕人,這些智慧的年輕人,他們以“新農人”的身份,在這一片沃土上奮斗,展示著晉中新知識青年農業雙創的澎湃活力和不竭動力。
青春奮斗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
2018年4月,程子昂被農業農村部選拔為首批中國青年職業農民代表,赴歐盟考察學習。這次赴歐之旅讓他深刻感受到國內外農業發展的差距。
回國后第二天,程子昂便迅速啟動了成立青年農民聯合會的籌備工作。在團市委的指導下,2018年8月18日,全國第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組織,即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正式成立。聯合會以“新理念、新知青、新業態、新生活、新作為”為引領,培育了一批“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青年農業人才,涵蓋了農林牧副漁及休閑觀光、農業電商等多個方面,搭建起了青年職業農民溝通聯絡的橋梁,并與歐盟青年農民聯合會等國際青年農民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
以此為基礎,晉中市新知識青年農業雙創聯盟成立,形成了涵蓋“產加銷服”多種環節、“農文旅游”多種功能、“科工貿金”多種支撐、“人地財務”多個政策、“大中小微”多元主體的新知識青年農業雙創聯盟示范區。
雙創聯盟示范區以榆次區修文鎮、莊子鄉、北田鎮、東陽鎮涉農產業為核心,包括干果水果基地、南果北種基地、魚菜共生基地、小雜糧基地、紅棗基地、畜牧基地、生態莊園、番茄基地、蘋果基地,初步構建了品牌統籌、推廣統籌、科研統籌和雙創統籌發展新格局,成為我市凝聚農業人才的支點,推動了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為新農人實現田園夢想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從合作社到協會再到聯盟,“新農人”們抱團發展,鄉村振興之路也越走越寬。通過“大幫小、小推大,老幫青、青助老”的方式,會員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整體年銷售額達到 5.3億元。
田野上的青春之歌,越唱越嘹亮!其實,“新農人”最耀眼的不是他們做出的成績,而是知識帶來的底氣、智慧和力量。這些風華正茂、懷揣夢想的“新農人”,敢想、敢闖、敢試、敢干,見證了、參與了并推動著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如今,他們正緊握新時代鄉村振興“接力棒”,在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生動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引領現代農業未來方向。
記者 張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