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9-21 09:05:46
固本培元強筋骨 積蓄勢能破浪行
晉中市統計局
工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命脈,是推動先行區及建設的主動力,工業強則經濟強、工業興則城市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工業經濟不斷堅持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并舉的發展思路,錨定“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定位,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固本培元,積蓄勢能,全力以赴保運行、調結構、促增長,工業經濟取得全方位躍升。
工業規模擴大
企業數量大幅增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出臺并認真落實《山西省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行動方案》《晉中市重點制造業企業服務方案》《三位一體服務中小企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做好做實服務企業工作,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水平大幅增長。從規??矗?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814戶,比2012年增加335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2012年增長2.2倍;工業增加值總量比2012年增長1.6倍。從效益看,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4.9億元,比2012年(19.5億元)增加125.4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98.8億元,比2012年(1262.0億元)增加1836.8億元,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更加明顯。
產業結構優化
優勢行業地位凸顯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晉中傳統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優化升級所帶來的創新效率,已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強大推動力,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煤炭產業仍是有力支撐。2021年,全市煤炭行業比重仍在七成以上,達到70.32%,比2012年提高1.55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6.0%,貢獻突出,支撐明顯,對我市工業的穩定性和拉動性至關重要。
——機械工業投入得到加強。2017年,我市重點推進的吉利晉中生產基地乘用車、商用車項目已全部投產,乘用車項目具備了甲醇、電動、汽油轎車整車柔性化生產能力,并達到1萬臺/月的量產規模, 2017年全年累計完成生產整車86252臺,實現工業產值82.60億元,吉利汽車的投產拉動機械行業比重明顯提升,2021年機械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5.5億元,占比為5.8%,成為全市第二大行業。
——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在全省轉型出雛型的關鍵時期,我市聚焦“六新”突破,以新興產業推動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增長。2021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2016年平均增長9.2%。
產量大幅增長
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其中,原煤10322.2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2.9%;洗煤8325.9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10.5%;發電量281.9億千瓦小時,較2012年平均增長4.0%;聚氯乙烯478368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192.0%;化肥28.5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23.4%;液壓元件1528754件,較2012年平均增長11.0%;石墨及碳素制品1050687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10.7%;鐵266.3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9.4%;中成藥2480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6.0%;粗鋼282.69萬噸,較2012年平均增長5.7%。很多產品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隨著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相繼推出,2021年汽車產量達到91786輛,較2017年(86252輛)增加5534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到50354輛,較2017年(10988輛)增加39366輛;太陽能電池2021年486142千瓦,較2020年(405474千瓦)增加80668千瓦。
產業布局合理
產業集群初見雛形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市工業區域布局日趨合理,東山地區工業比重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向區域協調要發展”的要求部署,各縣(區、市)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各盡所長,總體持續向好。平川地區得益于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機械、食品等為主的工業經濟;東山地區得益于資源優勢,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化工為主的工業經濟。近年來,東山地區經濟規??焖賶汛螅瑬|山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逐步提升,2021年,東山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7.7%,較2012年(29.3%)提高8.4個百分點。
此外,開發區對我市工業經濟起到大幅帶動作用。開發區經濟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前沿,發揮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作用,我市開發區對全市工業經濟起到大幅帶動作用。2021年,全市開發區經濟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46戶,占全市企業數的42.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4.7%,分縣看,5個縣開發區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縣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