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9-19 12:46:36
圖為游客在紅棗園里采摘。
九月金秋至,情系萬畝園。9月16日,太谷區舉辦首屆“美麗鄉村藝術節”暨小白鄉第五屆紅棗節,晉谷良田合作社與平定縣豪浩水果收購商當場簽訂了40萬斤的收購協議。
“眼下正是紅棗成熟的季節,看著棗兒掛滿枝頭,水果收購商接踵而至,我這心一下就踏實了?!鄙匙拥卮妩h支部書記李拴明說。
小白鄉萬畝生態紅棗園是我省最大的壺瓶棗生產基地。園區以沙子地村、東崖村為中心,共涉及東里、西崖、東南臺等9個村。近年來,小白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要抓手,將萬畝生態紅棗園作為切入點,通過“集體+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條。通過設備技術更新、新產品開發,實現了產品由簡單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棗夾核桃、凍干脫水果蔬脆片、棗飲料、棗罐頭、棗干、棗粉、棗酒、棗脯、棗醋、棗花蜜等系列產品相繼研發,銷售網絡遍及全國各大城市。
“我種了7畝棗樹,每畝大約能收2000斤,現在已經陸續有太原、長治、大同等地的游客來采摘。國慶期間,紅棗大面積成熟后,會有大量收購商前來收購?!鄙匙拥卮宕迕窭蠲⒁贿叢烧贿吀嬖V記者。
近年來,小白鄉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組織、引領作用,使萬畝紅棗園區逐步連片、“防裂棗牽引式支架雨篷”極限推廣、“雙調一蓋”技術漸次形成,并在品牌效應的牽引下,借助“紅棗節”“小白鄉農旅十八景·中國紅棗第一園”旅游項目和直播電商平臺推介等形式,全方位展開產業發展服務,實現了全鏈條、融合式發展。
“以往一到秋天就下雨,棗農基本顆粒無收。這幾年多虧了這個雨篷,防風擋雨,不僅提高了紅棗的產量,也保證了紅棗的質量。”李茂盛告訴記者,剛開始每畝投入了2000余元配備雨篷,之后每5年左右換一次?,F在,很多棗農都給棗樹架上了雨篷。
“我們村的紅棗口感酸甜,主要是因為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結出的紅棗個大、皮薄、核小。豐收時節,一部分紅棗通過太谷太東棗業合作社進行線上銷售,一部分賣給收購商,還有一部分加工成酒棗。今年豐產又豐收,棗農們都忙著采摘呢!”東里村黨支部書記喬石東說。
一顆紅棗富了一方百姓。
小白鄉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圍棗農2000余戶,人均年可增收2.2萬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紅棗種植加工銷售隊伍,用新思維、新辦法、新渠道把紅棗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記者 王愛媛
攝影 唐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