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9-13 08:25:58
今年以來,和順縣義興鎮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從體制機制上著手,采取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民主建設、規范建設、網絡建設、責任追究六大舉措,強化農村“三資”管理,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抓隊伍建設,筑牢“壓艙石”。堅持抓好農經體系建設,做到有人辦事。針對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人員老化、素質低下、效率不高的問題,義興鎮在全縣率先集中更換農村會計35名,同時加強業務培訓、警示教育、考核考評、獎優罰劣,對優秀代理會計、村會計進行表彰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組建了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農經隊伍,筑牢了農村經營管理的“壓艙石”。
抓制度建設,砌好“防火墻”。針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加強制度創新,立規矩、定方圓。鞏固“清化收”成效。嚴格落實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及管理工作66條規定,每村制定下發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政策匯編,率先嘗試專項存款和村級自有資金存款分設存款記賬,保證了專項資金的安全性。同時,對原有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砌起一道“三資”監管的“防火墻”。
抓民主建設,架起“連心橋”。通過村民自治的方式,做到民事民辦、民管、民決策。實行民主決策。堅持執行“四議兩公開”村級治理模式,強化自治,保障民權。堅持民主監督。除利用公開欄外,還充分運用現代互聯網手段,拓展公開路徑,提高公開效果,在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抓規范建設,打通“陽關道”。狠抓操作流程措施規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杜絕小金庫、防止漏收現象發生。推行土地規范交易制度,按照村級申請、土地調查、地價評審、公開招標、民主決策、部門聯審、規范合同、押金保證、收益入賬的程序,堅持“公開、規范、高效、便民”的服務宗旨,規范資產資源管理和交易行為,陽光操作,實現集體利益最大化,堵住“旁門左道”,暢通“三資”運營的“陽關大道”。
抓網絡建設,織密“智慧網”。堅持以互聯網為手段,提升管理水平。著力推進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全鎮在“三公”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優先滿足“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的硬件及軟件設施配置,著力打造融“三資”監管、產權交易、合作社財務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財務公開于一體的農經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實時監控農村集體“三資”運行情況、產權交易情況、財務公開情況,實現農經管理服務工作“一網通”,切實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水平,保證集體資金安全完整, 織密“三資”監管的“智慧網”。
抓責任追究,鑄就“撒手锏”。依據相關規定,明確責任追究對象、責任追究方式、責任追究清單、責任追究權限及程序,加大問責力度,以問責促制度執行、工作落實,以追責促監管提高基層干部抓好管理、執行財務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和責任心,鑄就農村集體監管的“撒手锏”。
通過實施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落實六大舉措,義興鎮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日趨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信息化,“三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夯實了鄉村治理的基礎。
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