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8-17 09:18:06
住房窗明幾凈,道路平坦干凈,草坪綠樹、健身器材應有盡有,乘著微風,兒童嬉戲玩耍,老人寒暄家?!?月12日,步入和順縣康阜嘉園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一幅和諧幸福的圖景與綠水青山定格成了初秋最美麗的畫卷。
“以前家里窮,經濟收入低,住房條件差,各方面都不如意。如今,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我們住上了新房子,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冰箱、電視、熱水器都置辦上了,社區服務也特別周到,我們老兩口打心底里覺得滿意幸福!”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王榮福,細數搬遷后翻天覆地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住暖心房子,過幸福日子。近年來,和順縣陸續有41個村的1838戶、4954名農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進了城,在縣城康阜嘉園、梁余新苑兩個小區集中安置。作為安置點之一的康阜嘉園,建設了安置住宅660套,統籌配建了水、電、路、氣、暖、網等基礎設施和黨建活動場所、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幼兒園、日間照料中心、活動廣場、文化站、購物超市、公交站點、垃圾收運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搬遷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
安居樂業,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從山村搬進城區,如何能安心扎根?
和順縣以“黨建+”為引領,按照“一方隸屬、雙重管理”的模式,對康阜嘉園小區實行社區綜合治理,著力提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的治理水平,讓安置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以16個整村搬遷村黨小組為基礎,在康阜嘉園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成立聯合黨支部,配強班子成員,實現安置點基層組織全覆蓋,明確聯合黨支部和黨小組的工作職責、目標任務、議會議事等規章制度,強化黨建引領。同時,成立社區調解委員會、社區監督委員會、社區議事委員會等機構,有效化解搬遷群眾矛盾糾紛;建立各種群眾組織,組建了由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老文體愛好者組成的“五老”志愿服務隊和“藍色樓道服務隊、紅色黨員服務隊、橙色平安服務隊、綠色創建服務隊、粉色便民服務隊”“五色”服務隊,了解收集基層群眾信息,及時處理搬遷群眾的“急難愁盼”事宜,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和順縣大力推進易地搬遷后續產業,投資9771萬元建設了1600個112平方米的標準化食用菌菇大棚,為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對象戶均建了一個菌菇大棚,并成立和順縣和之鈺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對菌菇大棚進行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統一管理,實行公司化管理、規?;洜I、市場化運作,極大地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搬遷群眾通過以棚入股和在菌菇園區打工的方式,參與菌菇大棚生產運營,實現了入股分紅和園區勞務雙增收。投資2600萬元建設了2個扶貧車間,引進和衣順裳、英明塑料、宏田嘉利等6家企業入駐,提供就業崗位422個,263名搬遷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人均年增收2至3萬元,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持續”。
今年以來,和順縣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在易地搬遷舊村開展綜合治理,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方式,加大對易地搬遷舊村耕地開發利用,助力易地搬遷對象穩定增收。山西地厚建安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370萬元對義興鎮上虎峪溝10個易地搬遷舊村土地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將原有的600畝棄耕地建設改造成1000畝高標準農田,畝產由原來的150公斤增加到700余公斤,畝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400元增加到1300余元。項目建成后,由種植大戶盧永勝集中連片經營,可為搬遷對象提供50多個務工就業崗位,易地搬遷對象戶均年增收2000余元,新增的400畝耕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5萬余元。
住進了新房子,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一系列的后續扶持措施,一件件為群眾辦好的實事,不僅讓搬遷戶在安置點扎下根、安下心,也實現了逐步致富?,F在,大家伙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本報記者 郭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