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8-16 09:32:41
“瞧!平菇長勢喜人,木耳也已經出了好幾茬了,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呀……”8月1日,在和順縣青城鎮趙莊峪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根根菌棒上朵朵平菇冒出菌包,承載著豐收的希望,鉚足了勁兒生長。村民李躍軍忙著打理菌菇,臉上溢滿了笑容。
李躍軍告訴記者,多年前,村民們曾自發種植過食用菌,但由于市場銷售渠道不暢、效益不好等原因,菌棚處于“半癱瘓”狀態。為進一步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充分釋放鄉村發展活力,趙莊峪村把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農村土地資源利用,以村集體為載體,引入農業開發企業,通過租賃承包的方式,“重啟”菌棚,將閑置資源轉化為有效資本。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健全完善“黨建+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村民入股菌菇棚,形成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特色種植產品、產業與市場經濟主體有機銜接,推動產業從“優質”轉向“優價”。同時,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利用支部書記的種植經驗,吸引培養新型農民,讓人力變人才,形成“頭雁領路、群雁齊飛”的發展格局。
趙莊峪村黨支部書記池海波說:“現在,我們村的平菇已成功銷往河北省邢臺、石家莊等地,收益很可觀。菌菇種植可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萬余元;就地用工可帶動2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1.5萬余元,實現農戶增收、村集體增收、企業盈利的共贏局面。”
“我就是受益者,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李躍軍樂呵呵地說。
談及趙莊峪村的產業發展,池海波告訴記者,趙莊峪村積極謀劃,多舉措培育村集體經濟增長點。除了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還與大川口等5個村聯合申請300萬元能繁帶肚母牛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并爭取到全國總工會為菌菇種植基地贈送的2萬棒黑木耳菌棒。
趙莊峪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是青城鎮黨建引領拓寬產業發展路徑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青城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帶領村級黨組織聚焦主業、創新賦能,為拓寬產業發展路徑,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鎮18個行政村的集體“三資”排查和債務化解已經全部完成;引導青城村、大窯底村等8個村利用荒山、荒坡發展光伏發電項目,為村集體經濟提供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
同時,青城鎮還啟動實施了2022年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項目,不斷深化“一主多輔”產業發展格局。積極申請財政補助資金,在大川口、百備等5個村每村投入60萬元實施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養牛項目,通過盤活村集體閑置牛棚,將養牛優勢充分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動能,村集體經濟預計年可增收30萬元。依托335畝玉露香梨種植基地發展優勢,積極拓展柳科村經濟林發展空間,扶持打造品牌,在林業結構升級和爭取政策扶持上繼續深挖潛力,鼓勵引導周邊村發展林下經濟,最大限度拓展林地發展空間。立足拱棚蔬菜種植基礎,土嶺村新建20座蔬菜暖棚,突破普通蔬菜大棚種植受季節、溫度等影響的局限性,實現多環節增收。
走進和順縣青城鎮各村莊,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村強民富,鄉風文明、景美人和……如詩如畫的田園生活透露出鄉村振興的盎然生機。
本報記者 李曉雯
通訊員 薛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