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8-15 11:33:36
今年以來,我市把增加脫貧農民收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舉,推動脫貧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三個季度完成10715元,超過了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四個季度的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
產業賦能促增收。我市堅持把發展鄉村產業作為脫貧農民增收的基礎支撐、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引領作用,依托高粱、谷子、梨、生豬、肉牛、中藥材、藥茶等資源優勢和區域品牌,著力打造和順縣橫嶺鎮高粱特色產業鏈、壽陽縣西洛鎮玉露香梨特色產業鏈、榆社縣云簇鎮谷子特色產業鏈和靈石縣、左權縣“十大晉藥”道地中藥材特色產業鏈,積極發展“左權核桃”“和順旱垣大棚”“昔陽仿真花”“榆社古建”“榆次蘋果”等特色產業和特色品牌。
就業賦力促增收。我市緊緊抓住務工就業這一帶動脫貧農民增收的“牛鼻子”,制定《關于加大力度支持脫貧農民增收的若干措施》。積極開展農民務工就業促進“春風行動”、技能培訓“提質行動”、項目建設“惠農行動”、服務保障“專項行動”、就近創業“服務行動”等五大行動,全力培育發展榆社古建、祁縣玻璃器皿、平遙推光漆器、左權家政服務、壽陽美容等地方特色勞務品牌。截至6月底,全市脫貧農民務工人數達到9.8萬人,比去年增加近3000人,增長3%。其中省外務工人數達到1.4萬人,比去年增加1800余人,增長15%。 保障賦給促增收。我市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政策穩定性,穩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平均標準。上半年全市農村低保標準由2021年的5335元調升為5695元。同時,特殊困難對象按照不低于低保標準的5%至10%的比例提高救助水平,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低保標準的1.3倍救助。
消費賦質促增收。我市繼續落實“五進九銷”措施,積極組織承擔“五進”任務單位的食堂、內部商超與脫貧地區建立長期定向采購合作機制,持續做好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消費幫扶金額已達到3.09億元。繼續實施“愛心消費券”政策。針對疫情災情影響,省市縣三級財政按5:3:2比例出資,向特困農民、未消除風險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每人發放1500元的“愛心消費券”,保障困難農民基本生活。
金融賦金促增收。充分利用金融這一支農助農增收的有效手段,用好用足扶貧貸款延期政策,加大脫貧農民小額信貸支持力度,精準用于發展生產經營。對確有需要且具備還款能力的,可追加貸款支持,追加貸款后單戶小額信貸可增加至10萬元。全年全市小額信貸投放預計達到5.5億元,比去年增加2.5億元,確保有產業發展意愿和資金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應貸盡貸。推動重點幫扶縣和整體推進縣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擴大農產品價格險、災害險的覆蓋面,在合同約定范圍內,對因病、因災、因意外事件出現大額支出,分情況進行階梯式補償。
記者 李喜濤
通訊員 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