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8-08 11:36:3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山西考察調研,為我們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特別是在晉中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12萬和順兒女牢記領袖囑托,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關愛,化作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實際行動,撲下身子干、齊心協力干,以強烈使命擔當爭做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縣。
——牢記“敬畏歷史”殷殷囑托,堅持把牢正確方向。實踐中,堅持把敬畏歷史根植靈魂,切實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愛之心、責任之心。
一是重視歷史抓保護。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要求,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和順已登錄的328處歷史文物遺產。特別是以石拐會議紀念館、秦賴支隊舊址為載體,持續加大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力度,同時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二是研究歷史把規律。和順是“兩軍相遇勇者勝”典故的發生地。注重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開拓創新、勇于進取,一張藍圖繪到底,踏踏實實為和順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三是借鑒歷史為人民。到和順工作兩個月來,通過走訪調研更深切地感受到和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當前一些現狀改變的期盼。下一步,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聚焦有效銜接提品質、聚焦衛生健康提品質、聚焦滿意教育提品質、聚焦就業保障提品質,帶領12萬和順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生活,實現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品質提升。
——牢記“敬畏文化”殷殷囑托,堅定筑牢信仰之基。實踐中,堅持把敬畏文化融入血脈,把文化作為強縣的路徑載體和精神支柱,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和順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會環境。
一是加強文化繁榮。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載體,用好“石拐會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紅色符號,精心組織本土文藝精品展演、展映,發揮優秀作品引領示范作用,推出一批像“石拐燈火”一樣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戲曲、影視等作品,全方位講好和順故事。堅持以“文化+”為引領,搭建各類藝術大賽等活動平臺,做好文旅融合文章,進一步引領社風、轉變民風,在全社會形成文明有禮的濃厚氛圍。
二是突出文脈延續。全力舉辦好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等四大文化節,全方位、立體化營銷和順節慶文化品牌。注重延續優秀傳統文化因子,探尋收集“名街、名居、名宅”和“古院、古堡、古村”的歷史淵源、人文故事,使歷史故事“景點化”,歷史景點“故事化”。特別是創新發展夫子嶺弦腔、和順刺繡等36個非遺傳統文化和技藝,弘揚傳統工匠精神,傳承工匠技藝,打造文創全產業鏈條。
三是提高文明程度。持續深化文明創建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倡導文明風尚,爭創“全國文明縣城”。不斷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全面加強“四德”建設,挖掘和宣傳群眾身邊看得到、學得來的先進典型,選樹一批像馬坊鄉全國道德模范張俊蘭一樣的“身邊好人”,使誠實守信、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公益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著力打造“志愿和順”“誠信和順”品牌。
——牢記“敬畏生態”殷殷囑托,堅決守住綠水青山。實踐中,堅持把敬畏生態外化于行,持續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高效率實施能耗“雙控”,穩妥有序邁向“雙碳”。
一是劃好生態保護“紅線”,繪就“綠水青山”發展底色??茖W劃定生態保護區域,總面積達1095.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近一半;用好省級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試點縣政策,挖掘“華北豹第一縣”內生效益;不斷創新生態保護模式,持續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和順公益保護地項目。
二是定好綠色產業“高線”,打造“金山銀山”發展平臺。堅持綠色發展“硬導向”,奮力打造“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示范縣”和“全國有機產品”認證創建,確保認證土地保持在13.8萬畝以上;做好和順火麻油等7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文章,提標生態農業增加值。用好綠色發展“指揮棒”,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態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建筑結構、投融資結構等優化調整,著力創建“碳中和示范縣”,提高生態工業知名度。樹起綠色發展“風向標”,依托牛郎織女和許村藝術公社兩大品牌,著力把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升生態文旅競爭力。
三是建好制度保障“標線”,構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在藍天常駐、綠水長清、黃土復凈上聚力。健全林地管理機制,全縣林地管理實現了“一張圖、一套數、一個庫”。探索“政府+社會公益組織”保護機制,加強與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等的合作,不斷厚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