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時間:2022-08-08 11:00:24
6月30日,山西中來光能182/210高效太陽能電池首片成功下線。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時基于182/210大尺寸硅片的GW級TOPCon智能化電池工廠。作為我省光伏產業鏈的“鏈主”企業,中來項目投產對全省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山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牽引舉措,扎實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清潔能源優化組合,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等清潔能源發展。同時,我省緊抓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轉型,實現產業集群規模發展。
光伏產業:追光逐“鏈” 向陽而生
我省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地理環境條件,產業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諸多積極因素吸引國內眾多光伏制造企業匯聚于此,產業鏈條逐漸形成,環環相扣、彼此賦能的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中來光伏生產的電池片發電效率高,度電成本非常低。轉化采用了量子氧化的鍍膜技術,極大提高了電池效率?!碧K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林建偉自豪地說,“這項技術是中國的核心技術,我們申請了100多項專利,其中國際專利有8項,目前是中國第一家實現研發和量產的企業?!?/p>
據介紹,光伏產業鏈分為主鏈、側鏈,主鏈包括上游的硅料開發、硅片(拉棒、切片)、中游的電池以及下游的組件4個主要環節,側鏈則是每個環節上的配套產品,比如玻璃、邊框、支架等,通過主鏈和側鏈的結合,一步步最終走向EPC(終端電站)。
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電池片生產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對整個產業鏈里面的降本增效起到極大的綜合性推動作用。“TOPCon2.0的電池技術是低成本、大規模、可量產的一個技術,在山西落地后,將對產業起到強鏈補鏈的作用。”林建偉認為,山西光伏產業鏈中游強化之后,必須要把上游也同時帶動起來。
硅片是產業鏈上游的末端,是光伏產品的起點。硅片的生產工藝是整個光伏產業鏈中技術難度和能耗最大的環節,也是山西發展光伏產業鏈最缺失的環節。目前,我省已經和青島高測股份、云南宇澤半導體、三孚硅業(唐山)、珠海高景新能源等光伏企業初步對接,計劃通過招商引資,把好企業引到山西,填補空白,帶動山西本土企業的發展。在古交,中來也落實了一個20萬噸的工業硅和10萬噸的多晶硅項目?!笆奈濉逼陂g,我省有望自己供應硅料,解決硅料空白問題。
在光伏產業鏈中,最后一個環節是光伏組件,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山西潞安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均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但我省尚未形成規模優勢。
強鏈補鏈之后,山西光伏產業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在“十四五”期間,把空白的“鏈”補齊,已有基礎的“鏈”補強,形成全產業鏈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態勢之后,千億光伏產業集群指日可待,全省經濟發展也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氫能產業:以氫代碳 另辟蹊徑
在山西晉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1860立方米高爐一共有3座,過去單一的輸送煤粉工藝,經過設備改造以后,加了一個噴氫工藝,3個高爐全年可節省焦炭用量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既降本增效,又降碳減排,一舉多得。
晉南鋼鐵是一家集“鋼鐵—焦化—化工—氫能”為一體的全閉環低碳產業鏈企業,經過20年的發展建設,目前已形成年產800萬噸鐵、1000萬噸鋼材、315萬噸焦炭、6億立方米氫氣、45萬噸高端化工產品、1300兆瓦光伏發電的生產規模。
5月27日,山西晉南鋼鐵集團被省政府選為“首批鏈主企業”,成為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之一。從焦爐煤氣到氫氣提純,從高爐煉鐵到氫能重卡,晉南鋼鐵既延伸了以氫氣為源頭的產業鏈,更致力于打造一個以氫能利用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據山西晉南鋼鐵集團總裁張天福介紹,晉南鋼鐵集團最具特色的就是高爐富氫,利用焦化的煤氣、煉鋼的煤氣送給化工板塊,合成LNG和乙二醇,合成的過程中再把富余的氫氣送給高爐,減少焦炭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還可以把氫氣再送給重卡汽車使用——這就是晉南鋼鐵集團“以鏈串鏈”、全方位氫能應用的各個場景。
目前,晉南鋼鐵正在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曲沃光伏項目是2021年我省批復的規模最大的單體光伏發電項目,目前,一期項目300兆瓦光伏,近期將并網發電。這一總投資45億元、年發電量16.5億千瓦時的1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是晉南鋼鐵聯手中國華能在氫能戰略上的又一大手筆,為企業綠氫項目做準備,進而開發綠氫制備綠色鋼鐵領域。
服務山西氫能產業戰略規劃,拓展全省南北氫能低碳汽車運輸大循環,晉南鋼鐵與大運集團、一汽解放、南京金龍、美錦能源簽訂氫能戰略合作,首次簽訂300輛氫能汽車,計劃2025年孵化5000輛氫能重卡,同時自建20多座加氫綜合能源島,全面推動企業氫能重卡使用,提升企業清潔運輸比例。同時,將企業及周邊鋼鐵、焦化、化工等相關企業,發展為黑色冶金、綠色短倒、短泊物流運輸,為山西運輸結構優化作出積極貢獻,推動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按照“一個中心、兩個縱向、三個橫向”的延鏈發展策略,晉南鋼鐵集團踐行氫化山西、綠色山西,和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積極推動氫能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廣氫冶金、藍氫、綠氫、綠氧、氫能汽車示范應用,打造山西千億級氫能產業鏈。
風電裝備:乘風破浪 “鏈”啟未來
在汕頭海域的海面上,一臺標有“太重制造”四個大字的海上升壓站格外醒目,它是汕頭南澳勒門一個海上風場的“心臟”,承載著整個風場的電力輸送重任。
在海上升壓站不遠處,35臺海上風機巍然屹立,風機的塔筒高達100多米,葉輪直徑達154米,整個風機還有軸承、變流器、發電機等10多種核心零部件,風機每轉動一輪就能發電12千瓦時,它們源源不斷地為“心臟”輸送血液,整個風場每天通過海上升壓站輸送出580萬千瓦時電。
作為全省風電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太重全力打造企業核心優勢。據太重集團總經理陶家晉介紹,集團是全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風電齒輪箱、塔筒、主軸、海上升壓站等關鍵核心環節自主研發制造能力的整機制造商。目前企業具備年產1500臺風電整機、6000臺風電增速器及6萬噸塔筒的生產能力,可滿足1000萬千瓦/年風電裝機需求,還建有全國最大的16MW全功率試驗平臺,具備了批量檢驗和生產16MW以下全部機型的能力。
目前,就全省風電產業鏈配套能力而言,太重自制的產品占比16%,我省其他電氣附屬、機械附屬、發電機以及主軸、塔筒、變頻器等產品占比為46%,且還未“成鏈”。省內完全不具備配套供應能力的產品,包括葉片、軸承、輪轂、控制系統、機艙罩等占到了38%,我省將用3年時間,將產業鏈配套率提升到90%以上。
陶家晉認為,補鏈首先要以加強研發合作為切入點,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在研發的過程中,瞄準產業鏈骨干企業以及上中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將其引入山西來投資建設,再通過它們把上下游的企業帶入山西的大鏈群里來,“我們的鏈條就會越做越長,越做越完整?!?/p>
目前,我省共有16家企業入選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鏈核”企業,它們都屬于產業鏈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7月20日下午,在全省風電裝備產業鏈企業協作配套簽約儀式上,太重集團與山西汾西重工、天寶法蘭、離石電纜三家“鏈核”企業分別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山西風電裝備產業的發展將邁入快車道。
作為省屬骨干企業,“十四五”期間,太重集團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預計新增投資15億元,風電裝備產業收入將由30億元逐步提升到200億元,同時引領帶動我省風電裝備產業鏈規模擴大,由2021年的150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0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20個,全面推動我省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快速發展壯大。
本欄目內容源自山西衛視“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透視”
本報記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