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7-21 09:50:21
昔陽縣沾尚鎮沾尚村婦女正在制作仿真花。近年來,仿真花設計制作已成為該村一項民生產業,幫助婦女們實現家門口就業、走上致富路。
持續推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有效提升縣醫院綜合能力,全市178家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和2513家村級衛生室,全部實現醫療、公共衛生數據互聯互通。
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雙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學生和家長滿意度達96.83%。
大力推進就業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6048人。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我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從就業創業到社區醫療、從教育公平到社會保障、從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到有力有序開展疫情防控等,從百姓生活的一點一滴入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在晉中大地書寫新時代幸福民生的新答卷。
聚焦民生之切
郭晶曾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她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老街秤盤麻辣燙”,不僅實現自己創業,還帶動6名員工就業。
在榆社縣東莊村,駐村企業五福公司、榮昌泰屠宰場帶動50人穩定就業,其中本村脫貧人口13人,人均增收1.4萬元。
……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之基。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省部署要求,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大力實施創業項目、提高創業就業服務質量、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全力以赴抓穩崗、促就業、保民生。
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人社局聯合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高校,通過發布就業信息的方式開展網上招聘會,已組織用人單位1800余家,提供了3000余個就業崗位;積極配合市委人才辦聯合18所駐市高校和近300家用人單位,舉辦了“走進大學城 送崗促就業 建設智創谷”市校對接“云招聘”活動;還啟動就業見習“擴規模提質量”工程,在全省提前啟動第一批就業見習單位和崗位征集工作,募集見習崗位1540個,新增就業見習392人。
聚焦農民工就業,市人社局圍繞“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原則,制訂了《關于積極開展農民務工“五大行動”的實施方案》,采取勞務輸出、就近就地就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等方式,推進全市農民務工達到52.71萬人。其中,省際輸出就業4.03萬人,省內轉移就業13.72萬人,在鄉就業創業34.96萬人,穩住了農民務工的基本盤。
聚焦就業困難人員,市人社局認真做好失業人員、殘疾人等群體的就業幫扶和托底保障工作,對接困難就業人員幫扶總量2.58萬人,占總幫扶人數比例的95.38%。
此外,市人社局積極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加快推進穩崗返還資金撥付,確保應享盡享、應發盡發,有效緩解了用人單位的資金壓力。
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完成26048人,占全年目標任務的72.4%;困難人員再就業完成1746人,占全年任務的79.4%;失業人員再就業完成7003人,占全年任務的66.7%;農村勞動力轉移完成27405人,占全年任務的79.4%。
破解民生之憂
“如何實現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讀好書?”“怎樣才能讓群眾買得起藥、看得起病,就診更方便?”……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抓起,從百姓最盼望解決的事做起。
左權縣65歲的劉海忠患有左眼結膜皮樣脂肪瘤,他原本計劃去太原看病,得知山西省人民醫院托管左權縣人民醫院,省城專家下沉縣城,便果斷選擇在本地做手術?!白悴怀隹h,我就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服務,真是方便了我們山區群眾。”他說。
感受到民生之暖的又何止劉大爺。
“‘雙減’之后,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壓力減少了,課余生活豐富了,最主要是我的學習成績并沒有下降?!毙W四年級學生小濤說。
樁樁件件,聚焦著群眾所需所急所盼所愿,解決的都是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衛健委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實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持續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提升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群眾就醫滿意度。
——市教育局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大力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集中精力辦好中小學生免費視力篩查和城區小學生“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雙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學生和家長滿意度達96.83%。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一項項具體舉措,落到百姓的生活里,就是一句句暖心的感慨,“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幸福!”
筑牢民生之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現在家人吃水、用水都使用自來水,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蔽絷柨h三都鄉西峪村村民王貴明說,自從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后,村民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生活有了很大改觀。
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市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加強對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開展農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和水質檢測,真正讓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在榆社縣藍莓現代農業產業園,一串串“藍精靈”掛滿枝頭,成熟的藍莓顆顆豐潤誘人、飽滿多汁、清香怡人,一顆顆小小的藍莓正釋放富民興村的大能量。東莊村第一書記武素強介紹,東莊村現有脫貧戶52戶133人,防止返貧監測戶4戶11人。該村積極整合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特色植物種植區、多品種動物養殖區、中小學生研學區、中華藥食科學文化園“三區一園”,以特色產業持續促進富民增收。截至6月底,該村脫貧人口純收入11379元,同比增長27.8%。
此外,我市持續在社會保障、困難群眾救助等方面發力,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社會保障方面,1至6月,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6.7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1.46萬人,失業保險41.53萬人,工傷保險42萬人,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101%、100%、103.3%、100%。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參保159.91萬人。
在困難群眾救助方面,市民政局科學調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供養標準,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645元/人/月和5695元/人/年,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10142元/人/年和7425元/人/年,城市低保和城市特困供養標準較上年均提高了2.4%,農村低保和農村特困供養較上年均提高了6.7%。
天下之重,民生為重;天下之大,民生為大。
展望未來,全市上下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匯聚磅礴力量,以民生為底色,奮力書寫新時代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記者 智慧萍
攝影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