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2-02-28 10:45:18
太谷區小白鄉大白村作為山西省農業生產托管試點之一,托管服務模式為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仍為農戶個人所有,所有收益均歸農戶,免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市人大代表郝子平在調查中發現,這種模式在實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土地無法滿足各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由于耕地后備資源匱乏,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比如無地存放農業機械和糧食等,阻礙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開拓全產業鏈農業服務;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銷售市場不規范,質量無法保證;目前的規模和服務能力無法滿足群眾生產經營的需求。
郝子平建議,依托“省級示范社”晉中市太谷區大白大地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省級示范農場”晉中市太谷區子平家庭農場兩大優勢,建設太谷區農業生產托管綜合服務中心。在落實“耕地紅線”政策的同時,制定農業生產用地政策,解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的難題。農業農村部門加大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銷售市場規范化管理和監管力度。新建區域性農業托管服務綜合平臺,整合農機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指導、農民培訓、糧食加工倉儲等功能于一體,推進全產業鏈延伸,在現已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政策性資金扶持,健全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延伸,為農民、農民合作社、農場和種糧大戶等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實施秸稈打包離田,既便于來年春耕播種,又可將其作為飼料出售,變廢為寶。在菜單式“土地托管”基礎上,采用“農業托管+”模式,將其延伸到大棚種植、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以及從種到收到銷售實現全產業鏈托管,打造品牌,提高競爭力。
記者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