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2-02-26 03:25:14
“1221”(一谷驅動、兩區牽引、兩翼騰飛、一力保障)戰略舉措,是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如何激活“一谷”動力源,為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聚活力?圍繞這一議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談感想、議發展、話期待。
話題:
人才培育“園區化”
人大代表王文清:繼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1221”戰略舉措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要大力實施“1221”戰略舉措。把山西智創谷建設成“六位一體”的山西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人才培育是重要內容。只有創建規范有序的培訓市場,才能為人才的持續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目前,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以萬科商務樓為中心、輻射周邊的成人培訓市場基本形成。但是,辦學資質混亂、培訓質量良莠不齊、部門監管不力、行業標準缺失等問題的普遍存在,為我市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贏得人才戰略主動,埋下了隱患。
建議市政府統籌,相關部門以“高”為標、以“先”取勝,充分發揮智創谷的引擎作用,建設區域人才培育產業園區。在建設管理上做到:一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制定相關地方性政策法規、管理辦法,讓市場管理有法可依,同時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促進其在法律規范的制約下有序、良性發展;二是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加強聯合執法,形成處罰合力,整頓培訓市場,查處清理無證辦學機構;三是探索園區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導,引進全省、全國知名培訓機構入駐,由園區統一標準、集中管理,拓寬培訓內容、豐富培訓形式,打造立足晉中、輻射全省、面向全國的成人教育培訓新高地,更好地服務全域經濟社會發展。(記者 張莉芬)
話題:
信心滿懷向未來
政協委員吳紅霞:山西大學城未來怎么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打造極具活力、充滿魅力、富有潛力的山西版“中關村”。
這可以說是大學城轉型蝶變的開始,也是廣大學子的福音。以山西大學城、晉中職教港、智創城4號基地等為依托,以“一平臺、一基地、一高地”為抓手,全力推動要素向智創谷集聚、投資向智創谷集中、高科技產業向智創谷布局,五年投資上千億,建設66平方公里的智創谷核心區域。這樣大手筆的謀劃令人心潮澎湃。集智聚力,建設科創新高地、經濟發展新引擎,透過規劃,我們看到了智創谷未來的模樣,看到了一幅宏大的科技創新版圖,很值得期待。
智創谷的“創”,就是要把創新創業作為一個風向標。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把“創”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人才的創造力,推動學校由單一性“創”向全方位“創”、高質量“創”飛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實現聯合共創,讓每一項創造實現高質高效,讓每一位師生都能擁有自己樂享的事業。
此外,晉中有著深厚而獨特的文化資源,我建議大力支持發展創意型產業,賦予晉中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時代的內涵、價值與形式,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它們在未來大放異彩。(記者 閆曉媛)
話題:
成果轉化搶先機
人大代表黃月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1221”戰略舉措,要激活“一谷”動力源,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聚活力。作為人大代表、鄉鎮干部,我將團結帶領水秀鎮干部群眾搶抓機遇,利用晉中國家農高區、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平臺優勢,引進高科技項目,形成產業集群,建設業態豐富的成果轉化基地,為激活“一谷”動力源貢獻力量。
建設成果轉化基地,建議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打造創新“強引擎”。擦亮晉中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依托科創基地、有機旱作示范基地等平臺,圍繞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產品升級等優先布局,推廣科創原始成果、重大攻關技術的應用、轉化、落地。二是跑出先行“加速度”。根據自身定位和分工,打造立足晉中、輻射山西、面向全國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典型樣板,建設形成一批研發、孵化、中試于一體的成果轉化基地,助推晉中國家農高區與智創谷成為我市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動力源和策源地。三是激發發展“新動能”。實施人才強鎮戰略,借助高校人才和科技優勢,強化校地合作,打造人才強磁場;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線,積極探索搭建校地合作平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構建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高??萍汲晒D化基地,促進科技成果全面轉化。(記者 武玲芳)
話題:
產教一體聚才智
政協委員閻高偉:在智創谷建設產教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多元開放的城市交流窗口,對高校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產業發展迅速、技術迭代日新月異。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固守在象牙塔內,不了解產業需求,不參與創新實踐,只靠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很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從我的從教經歷看,從教20年來,培養的幾十名研究生留在山西的不超過5個。可見,沒有產業,就留不住人才;沒有創新的生態,產業難以發展,人才更難以培養。
智創谷是一個充滿時代感的宏偉構想,“研發+人才谷+服務”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組團,無疑對招賢納才、留住人才,吸引大型企業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為高校師生提供“研”以致用和學以致用的環境,提供成果轉化的平臺,有利于培養知識全面、能力突出且貼近產業的創新人才,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讓高校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高價值。
雖然智創谷仍在規劃建設中,但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希望智創谷能夠吸引山西大學城師生把研究放在智創谷,把論文寫在晉中大地上,把人才留在三晉產業中。(記者 閆曉媛)
本版策劃:路麗華
本版統籌:張莉芬
本版攝影:曹 偉
楊 洋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