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時間:2022-02-18 12:44:40
三灣改編。
毛澤東開展農民運動的調查。
主講人:匡勝
井岡山《土地法》。
1938年9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與會代表合影。
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
宣講內容摘編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非凡的奮斗歷程中,形成和培育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井岡山精神作為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來源,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主講人:匡勝
現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編委會常務副主任、主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委宣講團成員。先后參與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60余項,撰寫并發表論文60余篇,參與編寫并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其中《紅色文化》被國家教材建設委員會評定為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近年來,為國內外各類領導干部培訓班講授黨史、黨建及領導學20余門課程。
壹 井岡山斗爭的歷史溯源
1939年,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就指出,一百年來,中國的斗爭,從鴉片戰爭反對英國侵略起,有甲午戰爭、戊戌維新,有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有北伐戰爭,有紅軍戰爭,雖然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為了反抗外敵,或改革現狀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一次強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世界實際上就進入了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革命的新時代。包括井岡山斗爭在內的中國革命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發展起來的。與此同時,親身感受到“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的孫中山等也把目光投向了十月革命勝利后的蘇聯。
1922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第一次明確提出,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主要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隨后,1923年1月,《中國國民黨黨綱》公開發表,其中也明確規定了國民黨是以謀求實現民族平等、民權平等和民生平等的“三民主義”為目標的革命政黨。
中國國民黨主張的“國民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主張的“階級革命”,在這一特定歷史時空發生重合,這個重合再次成為有志救國的中國人最強烈的呼喊,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中國的救亡圖存和民族自立,非通過革命這一種手段不能完成。
“革命”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成為至高無上的正義與道德的力量。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但隨著國民黨背叛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中國共產黨人展開了血腥的屠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在革命高潮中破裂。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著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中國開始進入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的新時代。
貳 井岡山道路的探索實踐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一直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從五四運動到京漢鐵路大罷工,主要在城市;從五卅運動、省港工人大罷工,到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工作重心也是在城市;北伐戰爭從廣州打到武漢、上海,這個時期黨中央的領導機構也先后駐在大城市上海、武漢。其間,雖然有過失敗、挫折,但更多的是勝利和巨大的成功。甚至有兩次無產階級依靠自己的力量經過罷工談判和城市工人武裝起義成功奪取政權的成功經驗,一次是1922年9月的安源工人大罷工,一次是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安源罷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成功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堅持城市中心道路的重要思想資源。在大革命失敗前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在對武裝斗爭的認識和指導上,仍然堅持以城市工人為中心來指導農民暴動發展中國革命。但中國的實際情況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建立了比舊軍閥強大得多,也更殘暴更嚴密的反革命統治,其中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是反革命力量最集中最強大的地方,也是對革命力量防范最嚴緊的地方。由于大革命的失敗,這些中心城市的革命組織已經遭到嚴重摧殘,革命工作的基礎已十分薄弱。
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運用法律、行政、特務、軍事等各種手段對人民的革命活動進行殘酷鎮壓。中國共產黨被宣布為“非法”,“工人、農民以至民權派的資產階級一概沒有言論集會的權利,加入共產黨是最大的犯罪。”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下,黨組織遭到破壞,黨員僅剩1萬名,黨的活動也被迫轉入地下。各地革命的工會和農民協會等組織被查禁,共產黨領導下的工會會員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280余萬人減至幾萬人,擁有1000萬會員的各地農民協會則大多被解散。
那么,中國革命的出路在哪里?1927年6月,毛澤東對湖南革命者的指示是“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槍桿子保衛革命?!边@里所說的“上山”,是在大革命失敗后,將黨的工作重點從敵人統治力量較強的城市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較薄弱、革命基礎較好的農村、山區去。“上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的轉移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為中國革命的復興找到了一個新的出發點。此后,毛澤東親自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遭受嚴重挫折后來到了湘贛邊界的井岡山。
“上山”的結果與意義就是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井岡山道路。以鄉村為中心、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根據地建設為根本依托、以奪取全國政權為目標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實質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叁 井岡山斗爭的寶貴經驗
井岡山斗爭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后,許多中共領導人及著名學者都對井岡山斗爭的歷史地位進行過評價總結。董必武稱井岡山是革命搖籃地;謝覺哉稱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山……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薄熬畬蕉窢幍膫ゴ髮嵺`,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擇、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成長具有關鍵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早期奮斗歷程中屢遭挫折的重要原因,是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領導核心。歷史和人民選擇毛澤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有著之前中共領導人都沒有的經歷和經驗,那就是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獨立開展武裝斗爭、領導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社會建設,以及“做革命的山大王”。認真總結歷史上農民斗爭經驗,成功從“文人”向“武人”過渡,都是積累了軍事斗爭這一全黨最為寶貴的財富。同時,從井岡山錘煉和成長起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包括朱德、彭德懷等5位開國元帥,粟裕、譚政等3位大將,鄧華、朱良才等15位上將,譚震林、康克清等2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
井岡山斗爭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必須堅持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毛澤東在井岡山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提出了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關于人民軍隊的建設與游擊戰術等思想,中國革命正是通過這些發展了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才最終取得成功的;必須建設一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革命,必須建立一支在工人階級政黨絕對領導下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系的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正是依靠這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戰勝了異常強大的反革命武裝力量;必須始終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在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而戰斗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中國,建設一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
綜上,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和執政骨干的成長搖籃,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源頭。井岡山的斗爭與實踐歷程,積累了“必須堅持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必須建設一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必須始終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等一系列極其寶貴的經驗。
肆 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
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倡導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相結合,堅持知與行相統一。和平年代同革命戰爭年代相比,對理想信念的考驗和檢驗雖然內容和方式有別,但標準和要求無異。每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始終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矢志不渝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提出了“以農村為中心”革命道路思想,提出并發展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實踐、創新和探索?;仨倌挈h史,革命、建設和改革都必須從實際出發,敢于開辟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必須始終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創新發展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始終堅持發展的觀點。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法治、群團、鄉村振興道路,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農業現代化、扶貧開發、反腐倡廉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彰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每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堅持艱苦奮斗攻難關。艱苦是中國革命最普遍的境況,奮斗是中國革命者最基本的姿態。當年,井岡山的條件十分艱苦,國民黨軍隊反復進攻和嚴密封鎖,軍民面臨的處境極為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黨領導人民不畏強敵、不畏艱難,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取得了多次反“進剿”、反“會剿”的勝利。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但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留下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是永遠激勵我們前進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各種艱難困苦局面的準備,逢事都想在前面、干在實處,努力在攻堅克難中贏得主動,關鍵時刻更要挺身而出、敢于豁出去,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
堅持依靠群眾求勝利。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如期完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但是,脫貧摘帽并不是終點,僅僅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本版文字整理:閆書敏 于樂
主講人照片拍攝:阮洋
其余均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