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新聞網時間:2021-11-06 10:18:41
位于塞北的右玉,持之以恒改善生態環境,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視為首要任務,將荒漠變綠洲,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先后6次就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高度評價右玉精神。
2011年3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指出:60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18任縣委書記和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全縣干部群眾堅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綠化了沙丘和荒山,現在樹木成蔭、生態良好,年降雨量較之解放初期已顯著增加。老百姓記著他們、感激他們,自發地為他們立碑紀念。正可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始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功在長遠的實干精神,在于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我們抓任何工作的落實,都應該這樣去做。
2012年9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山西省委上報的《關于我省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斗,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指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山西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是一片風沙成患、山川貧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開始治沙造林。60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縣委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全縣干部群眾堅持不懈干,使綠化率由當年的0.3%上升到53%,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抓任何工作,都要有這種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耐心和耐力。
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強調:右玉精神是寶貴財富,一定要大力學習和弘揚。
2017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再次強調了右玉精神的精神價值,為生態修復治理指明了方向。
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山西最鮮明的主題、最激揚的旋律。我們就是要堅持久久為功的價值觀,咬定目標、狠抓落實,用恒心和韌勁,把山西高質量發展一任一任干下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